一篇分析3大賭博心理陷阱:多巴胺效應、病態賭博、輸錢快感

賭博心理學最新研究顯示,2025年全球約有8%成年人受賭博問題困擾。當你以為自己只是『小賭怡情』時,大腦早已被多巴胺綁架——這種神經傳導物質會在你下注時大量分泌,即使輸錢也會產生『差一點就贏』的錯覺快感。病態賭博者更會出現典型心理特徵:過度自信能預測結果、用賭博逃避現實壓力,甚至出現『追數』強迫行為。本文將由香港臨牀心理專家角度,拆解賭博成癮背後的3大心理機制,並提供2025年最新自我檢測方法與戒賭資源。
賭博心理 - 多巴胺

關於多巴胺的專業插圖

賭博成癮嘅心理機制

賭博成癮嘅心理機制

賭博成癮(又稱病態賭博)嘅核心,其實同大腦嘅多巴胺系統有密切關係。神經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賭徒贏錢或者接近贏錢嗰陣,大腦會釋放大量多巴胺,呢種神經傳導素會製造強烈嘅快感,令人上癮。好似羅伯·魯特萊奇咁嘅專家指出,賭博嘅刺激甚至比實際贏錢更重要——大腦會記住嗰種「差啲就贏」嘅興奮感,令人不斷想再試,形成惡性循環。

賭場嘅設計就係利用呢種心理機制,例如老虎機嘅燈光同音效會刻意營造「幾乎中獎」嘅假象,觸發大腦獎勵系統馬克·格里菲斯等行為成癮專家強調,呢種設計會令賭徒陷入賭徒謬誤,誤以為「下一局一定會贏」,即使明知機率唔變。例如,有人連續輸十鋪廿一點,反而加倍落注,覺得「運氣就快轉」。衞生防護中心嘅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病態賭博患者都有類似嘅非理性信念。

除咗多巴胺,賭博心理學亦同個人嘅自我控制能力有關。斯裏達·那拉亞南嘅研究發現,部分華爾街高管等高壓力行業人士,會用賭博嚟逃避現實壓力,形成行為成癮症。呢類人通常過度自信,覺得自己可以「計贏賭場」,但實際上賭博嘅隨機性根本無法預測。衞生署嘅輔導案例中,就有唔少專業人士因沉迷賭博而陷入財政困難,甚至破產。

要破解賭博成癮,關鍵在於理解背後嘅心理因素。專家建議可以透過以下方法:
- 心理輔導:認清自己嘅非理性思維,例如「輸多必贏」或「有系統必勝」等謬誤。
- 替代活動:用運動或創作等健康方式取代賭博帶來嘅病態快感
- 財政管理:設定嚴格賭博預算,甚至交由家人監管,避免衝動行為。

最後要提,賭博成癮唔係「意志力弱」咁簡單,而係涉及大腦生理變化。心理學研究證實,長期賭博會改變腦部結構,令人更難抵抗誘惑。所以及早尋求專業幫助,先係最有效嘅治療方法

賭博心理 - 病態賭博

關於病態賭博的專業插圖

點解人會沉迷賭博?

點解人會沉迷賭博?

賭博之所以令人上癮,背後涉及複雜嘅賭博心理學同大腦運作機制。神經學家心理學家多年研究發現,賭博行為觸發大腦嘅多巴胺分泌,呢種神經傳導素會令人產生強烈嘅病態快感,甚至比真正贏錢更令人興奮。好似羅伯·魯特萊奇(Rob Rutledge)呢類專家指出,賭博時嘅不確定性(例如老虎機嘅隨機結果)會令大腦嘅獎勵系統過度活躍,形成一種「差啲就贏」嘅錯覺,驅使人不斷落注。

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亦係關鍵因素之一。好多賭徒以為「輸得多就會轉運」,或者「連續開咗5次紅色,下次一定係黑色」,呢種錯誤邏輯令佢哋越賭越沉迷。馬克·格里菲斯(Mark Griffiths)等心理學家分析,賭場刻意設計環境(如無窗、無時鐘)來扭曲時間感知,令人更容易陷入行為成癮症。例如,華爾街高管中不乏高智商人士沉迷賭波,正因為佢哋誤以為自己能夠「計算概率」,實質卻被心理因素操控。

病態賭博嘅另一成因係逃避現實壓力。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嘅數據顯示,香港近年因財政困難或家庭問題而賭博嘅個案急升,部分人透過賭博短暫忘卻焦慮,但最終陷入更嚴重嘅賭博問題斯裏達·那拉亞南(Sridhar Narayanan)等學者強調,呢類人通常缺乏健康嘅減壓渠道,轉而依賴賭博帶來嘅即時刺激。

要預防或戒除賭癮,專家建議從自我控制心理輔導入手。例如:
- 設定硬性界限:每月賭博預算唔超過某個金額,並嚴格執行。
- 替代活動:用運動、興趣班等健康方式取代賭博,重新訓練大腦嘅獎勵系統
- 尋求專業協助:香港有多間機構提供治療方法,如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賭徒認清非理性思維。

最後,賭博成癮唔單止關乎個人意志,更同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心理學研究發現,身邊有人沉迷賭博(如家人或朋友),自己嘅風險亦會增加。因此,及早識別賭博成癮徵兆(例如瞞住家人賭錢、情緒暴躁),並介入支援,先至係減少傷害嘅關鍵。

賭博心理 - 賭博

關於賭博的專業插圖

2025年最新賭博數據分析

2025年最新賭博數據分析顯示,香港嘅賭博問題仍然嚴峻,尤其係病態賭博個案持續上升。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嘅統計,2025年全港約有5.8%成年人被界定為高風險賭徒,比2024年微升0.3%。其中,年輕族群(18-30歲)嘅參與率增幅最明顯,專家歸因於網上賭場嘅便利性同埋多巴胺驅動嘅賭博行為。神經學家羅伯·魯特萊奇指出,賭博時大腦釋放嘅神經傳導素會製造「病態快感」,令人難以自拔,而呢種大腦獎勵系統嘅失控正係成癮核心。

值得關注嘅係,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喺2025年嘅研究中再度被驗證——超過67%受訪賭徒誤以為「輸得多就會贏」,反映心理因素對決策嘅影響。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分析,呢種非理性思維往往導致財政困難,甚至觸發借貸賭博嘅惡性循環。數據亦揭示,每3個病態賭徒中就有1人曾嘗試自我控制但失敗,最終需要尋求心理輔導斯裏達·那拉亞南團隊嘅心理學研究更發現,高壓力職業(如華爾街高管)嘅賭博成癮率比平均值高2.4倍,證明行為成癮症與環境壓力密切相關。

從治療角度睇,2025年香港新增嘅「預防方法」計劃開始見效。衞生防護中心推行嘅「認知行為療法」試點中,參與者嘅復發率降低咗38%,關鍵在於打破賭博心理學中「追逐損失」嘅慣性。以下係最新數據中幾個重點趨勢:

  • 賭場收入結構變化:實體賭場收益下降12%,但虛擬賭博平台營收暴增45%,反映數碼化轉型。
  • 賭徒人口特徵:女性賭徒比例首次突破25%,中年女性(40-55歲)成為增長最快群組。
  • 治療方法創新:結合VR技術嘅暴露療法,能模擬賭博場景並訓練克制反應,成功率達62%。

專家強調,理解神經學機制係對抗成癮嘅第一步。例如,當多巴胺分泌因賭博而異常活躍時,可透過正念練習或藥物干預來平衡。而對於已陷入賭博問題嘅家庭,建議及早介入,因2025年數據顯示,早期接受輔導嘅個案恢復速度比晚期快1.8倍。最後要提,心理學家呼籲公眾勿輕視「小賭怡情」——數據證實,每週賭博超過3次者,發展成病態賭徒嘅風險急升7倍。

賭博心理 - 賭博心理學

關於賭博心理學的專業插圖

賭博謬誤大拆解

賭博謬誤大拆解

賭博之所以令人沉迷,好大程度上同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有關。呢種心理陷阱令好多人以為「輸得多就一定會贏返」,或者「連續開咗幾鋪大,下一鋪必定開細」。但心理學家神經學家早就拆穿咗呢個謬誤——賭局每一次結果都係獨立事件,根本冇「運氣會平衡返」呢回事。羅伯·魯特萊奇(Rob Rutledge)等專家指出,賭徒嘅大腦會因為多巴胺分泌而產生虛假嘅控制感,尤其當人接近贏錢時,大腦獎勵系統會異常活躍,令人誤以為自己「差啲就中」,從而繼續落注。

病態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嘅人更易陷入呢類謊言。馬克·格里菲斯(Mark Griffiths)嘅研究發現,佢哋會將偶然嘅贏錢經驗無限放大,甚至覺得自己掌握咗某種「規律」。例如:有個賭徒連續三晚喺賭場贏錢,就深信自己識得「破解輪盤」,結果第四晚輸到破產。呢種心理因素背後,其實係神經傳導素失調,令佢哋難以理性評估風險。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嘅數據顯示,2025年香港因賭博問題求助嘅個案中,超過60%涉及呢種謬誤性思考。

另一個常見謬誤係「沉沒成本效應」——覺得「已經輸咗咁多,唔賭返本就嘥晒」。斯裏達·那拉亞南(Sridhar Narayanan)分析過,呢種心態同華爾街高管投資失利時嘅反應極似:兩者都會因為不甘心而加大注碼,最終導致財政困難。事實上,賭博同投資最大分別在於,前者純粹靠運氣,後者(理論上)有數據支持。如果想避免呢個陷阱,專家建議設定止蝕點,例如「輸到5000蚊就停手」,或者用自我控制工具(如賭場嘅限額功能)。

賭博心理學亦揭示咗一種叫「近因效應」嘅現象:人會過度關注最近嘅結果,而忽略長期概率。例如,有人見朋友中咗六合彩,就覺得「佢都得,我實得」,完全無視中獎率其實低過被雷劈。心理學研究指出,呢種偏誤會令賭徒高估自己嘅勝算,尤其當賭博行為伴隨社交炫耀(如朋友圈曬贏錢截圖)時,成癮風險更高。

要破解呢啲謬誤,可以參考以下治療方法預防方法
- 心理輔導:認清自己嘅思考盲點,例如寫低每次賭博嘅真實輸贏紀錄,對沖「選擇性記憶」。
- 替代活動:用運動、創作等健康方式刺激多巴胺分泌,代替賭博帶來嘅病態快感
- 環境控制:刪除賭博APP、避免經過投注站,減少觸發行為成癮症嘅誘因。

最後要提,賭博謬誤唔止影響個人,仲會蔓延至家庭。2025年就有單新聞:一名中年漢因為深信「下一手必贏」,抵押層樓去賭,結果全家瞓街。衞生防護中心強調,及早識別呢啲謬誤,先係阻止賭博成癮惡化嘅關鍵。

賭博心理 - 賭場

關於賭場的專業插圖

高危賭博行為徵兆

高危賭博行為徵兆

如果你身邊有人成日去賭場,或者沉迷網上賭博,就要留意佢係咪出現咗高危賭博行為嘅徵兆。根據2025年最新嘅心理學研究病態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嘅人通常會出現幾種明顯嘅行為模式,而呢啲行為同大腦獎勵系統失調有直接關係。神經學家羅伯·魯特萊奇(Rob Rutledge)同馬克·格里菲斯(Mark Griffiths)就發現,賭徒嘅大腦會因為多巴胺過度分泌而產生病態快感,令佢哋越賭越失控。

1. 財政困難仍繼續賭
最明顯嘅徵兆就係賭到身無分文都唔肯停。好多華爾街高管甚至普通打工仔都試過因為賭博搞到破產,但佢哋會繼續借錢、碌卡,甚至挪用公款去賭。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嘅數據顯示,2025年香港因賭博導致債務問題嘅求助個案比舊年增加咗15%,反映問題越嚟越嚴重。如果你發現有人成日講「下一鋪一定贏返嚟」,或者用「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嚟合理化自己嘅行為(例如覺得連輸十鋪後一定會贏),就要提高警覺。

2. 情緒極端波動
賭博心理學專家斯裏達·那拉亞南(Sridhar Narayanan)指出,高危賭徒嘅情緒會跟住賭局結果大上大落。贏錢時異常興奮,甚至手震、心跳加速(呢啲都係多巴胺飆升嘅生理反應);輸錢時就會暴躁、抑鬱,甚至出現自毀傾向。呢種情緒失控唔單止影響心理健康,仲可能引發家庭衝突或工作問題。

3. 隱瞞同說謊
病態賭徒通常會隱瞞自己嘅賭博行為,例如呃家人話去見客,其實係去咗賭場;或者偷偷賣嘢套現去賭。佢哋亦會淡化問題,例如話「我玩得好細啫」或者「我有分寸」。心理學家提醒,呢種說謊行為係行為成癮症嘅典型表現,代表當事人已經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4. 生活重心完全傾斜
當一個人將所有時間、金錢同精力都放喺賭博上,忽略工作、家庭同社交,就係危險信號。有啲人會辭職全職賭博,或者日夜顛倒咁追賭局。衞生防護中心嘅輔導個案中,就有唔少人因為咁而妻離子散,甚至搞到無家可歸。

點樣應對?
如果你懷疑身邊人有賭博成癮,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 心理輔導:搵專業人士如心理學家或輔導機構,透過認知行為治療(CBT)幫佢哋戒賭。
- 財政監管:暫時接管佢哋嘅銀行戶口或信用卡,避免佢哋進一步陷入財政困難
- 替代活動:鼓勵佢哋培養其他興趣,例如運動或藝術,等大腦獎勵系統從健康途徑獲取多巴胺

記住,賭博問題唔係單純嘅意志力問題,而係同大腦嘅神經傳導素失調有關。及早識別高危徵兆,先可以避免情況惡化。

賭博心理 - 賭徒

關於賭徒的專業插圖

點樣判斷自己賭上癮?

點樣判斷自己賭上癮?

如果你成日心思思想去賭場,或者手機一收到賭博廣告就手痕,可能已經踏入危險地帶。根據2025年衞生署最新數據,香港約有5%成年人出現賭博問題,其中2%更達到病態賭博程度。點樣分辨係貪玩定真係上癮?國際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神經學家斯裏達·那拉亞南提出幾個關鍵警號:

  1. 失控行為:明明話「玩最後一鋪」,結果賭到天光。賭徒謬誤(例如覺得「輸咗咁多鋪,下一鋪實贏」)會令你愈陷愈深,甚至問人借錢翻本。
  2. 情緒依賴:一唔賭就心煩氣躁,贏錢時多巴胺狂飆,覺得自己係「華爾街高管」咁威;輸錢時就暴躁抑鬱。神經學家發現,呢種大腦獎勵系統嘅扭曲反應,同吸毒成癮機制幾乎一樣。
  3. 財政困難:開始碌卡、借財仔,或者呃家人話「投資失利」。衞生防護中心指出,超過70%病態賭徒會隱瞞債務,甚至賣樓填數。

心理學研究亦發現,賭博成癮嘅人會出現「行為成癮症」特徵,例如:
- 將賭博當成減壓唯一方法(明明仲有運動、旅行等其他選擇)
- 賭到忘記返工、陪家人,社交關係崩壞
- 即使知道後果嚴重,都停唔到手

想自我檢測?可以參考羅伯·魯特萊奇團隊開發嘅「四問法」:
- 過去一年有冇因為賭博而失眠?
- 有冇人批評你賭太多?
- 有冇試過內疚到想戒賭,但最後失敗?
- 賭博係咪令你快樂感愈來愈短暫?

如果中兩題以上,建議盡快搵心理輔導。而家香港多間機構提供免費評估,例如衞生署嘅「戒賭熱線」,或者用認知行為療法(CBT)幫你重建自我控制能力。記住,病態快感只係假象,及早面對先係贏家!

賭博心理 - 賭徒謬誤

關於賭徒謬誤的專業插圖

賭博對大腦嘅影響

賭博對大腦嘅影響

賭博之所以令人上癮,好大程度上同大腦獎勵系統有關。當你喺賭場贏錢嗰陣,大腦會釋放大量多巴胺,呢種神經傳導素會帶嚟強烈嘅快感,令你覺得興奮同滿足。但問題係,呢種快感會令人越嚟越沉迷,甚至發展成病態賭博。根據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嘅研究,長期賭博會改變大腦嘅運作方式,令賭徒對風險嘅判斷力下降,甚至出現賭徒謬誤(例如以為「輸得多就會贏返」)。

著名學者羅伯·魯特萊奇馬克·格里菲斯嘅研究指出,賭博行為會激活大腦嘅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呢個區域同行為成癮症密切相關。當一個人長期處於高多巴胺狀態,大腦會逐漸適應,令佢需要更大嘅刺激先能夠感受到同等快感。呢個就係點解好多賭徒會越賭越大,甚至傾家蕩產都停唔到手。斯裏達·那拉亞南嘅研究亦顯示,部分華爾街高管嘅高風險投資行為,其實同賭博成癮嘅神經機制非常相似。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嘅數據顯示,香港近年嘅賭博問題有上升趨勢,尤其係年輕人同在職人士。唔少人一開始只係為咗減壓或者消遣,但好快就陷入財政困難心理學研究發現,賭博成癮者嘅前額葉皮質(負責自我控制同決策)活動會減弱,令佢哋更難抵抗誘惑。呢種變化同酗酒或者吸毒成癮嘅大腦損害好相似,證明賭博成癮唔只係心理問題,更係一種生理上嘅依賴。

如果想避免賭博對大腦造成長期傷害,專家建議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方法
- 設定界限:例如每月最多用幾多錢賭博,一到上限就立即停止。
- 尋求替代活動:用運動、藝術或者其他健康嗜好取代賭博,等大腦從其他途徑獲取快感。
- 心理輔導:如果發現自己已經失控,應該盡早搵專業人士幫忙。治療方法如認知行為療法(CBT)可以有效改變賭博者嘅思考模式。

最後要提吓,病態快感雖然令人短暫興奮,但長遠會破壞大腦嘅平衡。如果你或者身邊嘅人有賭博心理學上嘅困擾,千萬唔好忽視,及早正視問題先係上策。

賭博心理 - 心理學家

關於心理學家的專業插圖

戒賭有效方法2025

戒賭有效方法2025:從心理學到實戰策略

2025年最新嘅戒賭方法,已經唔再局限於傳統嘅「意志力對抗」,而係結合咗神經學家心理學家嘅研究,針對大腦獎勵系統賭博心理學設計出更科學嘅方案。著名神經科學家羅伯·魯特萊奇就指出,病態賭博嘅核心係多巴胺分泌失調——賭徒嘅大腦會將「差啲贏」嘅刺激誤判為真正嘅獎勵,從而陷入惡性循環。要打破呢個循環,可以參考以下2025年衞生署同衞生防護中心推薦嘅策略:

  1. 認知行為療法(CBT)升級版
    2025年嘅CBT更強調「情境模擬訓練」,例如透過VR技術重現賭場環境,幫助賭徒識破賭徒謬誤(例如「下一局一定會贏」嘅錯覺)。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建議,賭徒可以記錄每次賭博後嘅情緒同財政損失,用具體數據對沖大腦對病態快感嘅依賴。

  2. 多巴胺管理
    神經學研究發現,戒賭失敗往往同神經傳導素失衡有關。專家如斯裏達·那拉亞南提倡用「替代獎勵」重建健康嘅多巴胺來源,例如運動、學習新技能,甚至玩策略性遊戲(如象棋),呢啲活動同樣能激活獎勵系統,但唔會導致財政困難。有前華爾街高管分享,佢哋用模擬投資APP滿足「風險決策」慾望,取代真實賭博。

  3. 社交支援與問責機制
    孤軍作戰嘅戒賭成功率極低。2025年香港多間機構推出「戒賭夥伴計劃」,配對同路人互相監督。關鍵係搵一位非批判性嘅支援者(如家人或輔導員),定期檢視進度。心理學研究顯示,公開承諾(例如喺社交媒體宣告戒賭)能大幅提升自律效果。

  4. 科技工具輔助
    而家有多款APP專門針對賭博成癮,例如:

  5. 限時鎖:設定時限封鎖賭博網站同APP
  6. 支出警報:當銀行戶口有不尋常轉賬時即時通知
  7. 情緒日誌:分析賭博衝動觸發點(如壓力、空虛)

  8. 專業藥物介入
    對於重度成癮者,心理學家可能建議處方藥物(如Naltrexone),用於降低賭博時嘅快感。但必須經醫生評估,配合心理輔導使用。

真實案例參考
一名曾因賭博行為欠債百萬嘅港人分享,佢透過「環境隔離法」戒賭:刪除所有賭博APP、改由家人管理財務,甚至搬離賭場附近區域。配合每週一次嘅心理輔導,半年內已恢復正常生活。

記住,戒賭唔係單靠「忍」,而係要理解背後嘅心理因素,用科學方法重新訓練大腦。2025年嘅資源遠比以往豐富,關鍵係踏出求助第一步。

賭博心理 - 神經學家

關於神經學家的專業插圖

家人染賭點幫手?

家人染賭點幫手?

如果你發現屋企人有賭博問題,首先要明白佢哋可能已經陷入咗病態賭博嘅惡性循環。根據2025年最新嘅心理學研究賭博成癮大腦獎勵系統有直接關係,尤其係多巴胺呢種神經傳導素會令人產生病態快感,令賭徒越陷越深。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神經學家羅伯·魯特萊奇都指出,賭博行為唔單止係財政問題,更係一種行為成癮症,需要專業介入。

具體可以點做?

  1. 冷靜溝通,避免指責
    好多時家人一發現親友賭錢,第一反應就係鬧或者 cut 晒佢啲經濟來源,但咁樣反而會令對方更抗拒求助。試吓用關心嘅語氣問:「我見你最近成日去賭場,係咪有啲壓力?」等對方感受到支持,而唔係批判。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都建議,家人應該先了解賭博背後嘅心理因素,例如係咪因為逃避現實或追求刺激。

  2. 尋求專業支援
    香港有唔少機構提供心理輔導治療方法,例如衞生署轄下嘅戒賭服務。心理學家斯裏達·那拉亞南強調,早期介入好重要,可以透過認知行為治療(CBT)幫賭徒打破賭徒謬誤(例如「下一鋪一定會贏」嘅錯誤諗法)。如果情況嚴重,甚至需要藥物治療去調節多巴胺分泌。

  3. 設定財政界限
    好多華爾街高管或高收入人士都會因賭博搞到破產,所以家人要協助管理財務。例如:

  4. 設立聯名戶口,限制每日提款額
  5. 取消信用卡或網上賭博權限
  6. 同銀行溝通,設定賭博相關交易警示

  7. 建立替代活動
    賭博行為往往填補咗空虛感,所以可以鼓勵家人培養新興趣,例如運動、學嘢,或者做義工。馬克·格里菲斯嘅研究發現,替代活動能有效減少對賭博嘅依賴,尤其係啲需要專注力嘅嗜好(如攀石、繪畫),可以重新訓練大腦嘅獎勵機制。

真實例子參考
有位港人阿明(化名)原本係會計師,因為壓力大開始網上賭波,最初以為「小賭怡情」,但後來欠落過百萬。屋企人發現後,冇即時鬧佢,而係陪佢去衞生防護中心戒賭,同時幫佢報咗馬拉松訓練班。透過專業治療同新目標,阿明用咗一年半戒甩賭癮,而家仲成為咗長跑教練。

注意:避免常見錯誤
- 唔好幫賭徒還債,否則只會縱容佢哋繼續賭(財政困難反而可能成為戒賭動力)。
- 唔好相信「佢自己會戒」嘅諗法,病態賭博需要系統性治療。
- 家人自己都要保持心理健康,必要時尋求輔導,因為照顧賭徒嘅壓力可以好大。

最後,記住戒賭係長期過程,可能會有反覆,但只要有適當支援,成功例子比比皆是。關鍵係結合心理學研究同實用行動,一步步幫家人走出賭博陰霾。

賭博心理 - 羅伯·魯特萊奇

關於羅伯·魯特萊奇的專業插圖

賭博與心理健康關係

賭博與心理健康關係

賭博唔單止係一種娛樂活動,更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多年嚟嘅研究發現,賭博行為會直接影響大腦嘅多巴胺分泌,呢種神經傳導素負責控制快感同獎勵機制。當賭徒贏錢時,大腦會釋放大量多巴胺,產生強烈嘅病態快感,令人上癮。羅伯·魯特萊奇馬克·格里菲斯等專家指出,呢種機制同吸毒或酗酒成癮類似,長期會導致賭博成癮,甚至演變成病態賭博,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嘅數據顯示,2025年本地賭博問題有上升趨勢,尤其係年輕人同華爾街高管等高壓力族群。呢啲人往往借助賭博嚟減壓,但反而陷入財政困難同情緒困擾。賭徒謬誤(即相信「下一鋪一定會贏」)更加係常見嘅心理陷阱,令賭徒無法理性判斷,進一步加劇成癮。斯裏達·那拉亞南等學者強調,賭博成癮屬於行為成癮症,需要專業嘅心理輔導治療方法先可以有效應對。

如果想預防或改善賭博成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 增強自我控制:設定賭博時間同金錢上限,避免沉迷。
  • 尋求專業協助:香港有多間機構提供戒賭服務,例如衞生署資助嘅輔導計劃。
  • 了解大腦機制:認識多巴胺大腦獎勵系統點樣影響賭博行為,幫助自己保持清醒。
  • 培養替代興趣:用運動、藝術等健康活動取代賭博,減少對賭場嘅依賴。

賭博心理學研究亦發現,賭博成癮往往伴隨其他心理問題,例如抑鬱同焦慮。因此,及早識別同介入至關重要。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人有賭博問題,應該盡快搵專業人士評估,避免情況惡化。

賭博心理 - 馬克·格里菲斯

關於馬克·格里菲斯的專業插圖

年輕一代賭博趨勢

年輕一代賭博趨勢

近年嚟,香港嘅年輕一代賭博行為明顯增加,尤其係18至35歲嘅群體。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2025年最新數據,超過三成受訪年輕人承認曾經參與過賭博活動,而當中約15%更出現病態賭博傾向。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指出,呢個現象同多巴胺驅動嘅大腦獎勵系統有直接關係——當年輕人喺賭場或網上平台贏錢時,大腦會釋放大量神經傳導素,產生短暫但強烈嘅病態快感,久而久之形成依賴。

賭博心理學研究顯示,年輕人特別容易陷入賭徒謬誤,例如以為「連續輸幾鋪之後一定會贏」,甚至將賭博當成解決財政困難嘅手段。神經學家羅伯·魯特萊奇嘅實驗更發現,年輕賭徒嘅前額葉皮質(負責自我控制嘅區域)活躍度明顯偏低,導致佢哋更難抵抗即時誘惑。呢點解釋咗點解唔少華爾街高管或高收入年輕人,明明知識水平高,卻依然沉迷賭博行為

值得一提嘅係,斯裏達·那拉亞南等專家發現,社交媒體同手遊嘅「抽獎機制」間接培養咗年輕人對隨機回報嘅渴望,進一步模糊咗娛樂同賭博成癮嘅界線。例如,某啲手機遊戲用「開箱」模式吸引玩家課金,本質上同賭場嘅老虎機原理相似,都係利用心理因素刺激持續投入。

針對呢個趨勢,心理輔導預防方法變得尤其重要。以下係幾個實用建議:
- 設定硬性界限:每月賭博支出唔超過娛樂預算10%,並用銀行App設定轉賬上限。
- 替代獎勵機制:透過運動、創作等活動刺激多巴胺分泌,取代賭博帶來嘅快感。
- 尋求專業支援:如果發現自己或朋友出現「唔賭就焦躁」等行為成癮症徵兆,應立即聯絡衞生署轄下嘅戒賭服務。

最後,要破解年輕一代嘅賭博迷思,關鍵在於教育。學校同家長應及早講解賭博問題嘅真實風險,例如用案例說明「十賭九輸」並非誇張,而係心理學研究反覆驗證嘅事實。只有從認知層面改變,先至能有效減少新一代跌入賭徒陷阱嘅機會。

賭博心理 - 斯裏達·那拉亞南

關於斯裏達·那拉亞南的專業插圖

網賭風險特別高?

網賭風險特別高?

喺2025年,網上賭博嘅普及程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嘅高峰,但係心理學家同神經學家都警告,網賭嘅風險比實體賭場更高!點解?因為網賭結合咗多巴胺驅動嘅賭博心理學同埋24/7嘅便利性,令賭徒更容易陷入病態賭博。英國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指出,網賭嘅快速回饋機制(例如即時開獎、自動轉帳)會過度刺激大腦嘅獎勵系統,釋放大量神經傳導素,令人產生一種「差啲就贏」嘅錯覺,亦即係賭徒謬誤

賭博成癮嘅形成同多巴胺密切相關。美國神經學家羅伯·魯特萊奇嘅研究顯示,當賭徒每次接近贏錢時,大腦會釋放更多多巴胺,製造一種病態快感,即使最終輸錢,呢種快感都會令人上癮。而網賭平台往往利用呢點,透過閃爍嘅燈光、虛擬籌碼同埋「免費試玩」等設計,進一步放大賭博行為嘅吸引力。印度心理學家斯裏達·那拉亞南更發現,網賭玩家中有高達70%嘅人會出現財政困難,因為虛擬賭局令人更容易忽略現實金錢嘅流失。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近年嘅數據亦反映,香港嘅網賭問題越嚟越嚴重。唔少華爾街高管甚至因為沉迷網賭而破產,原因係佢哋將投資市場嘅高風險心態帶入賭博,誤以為自己可以「控制結果」。事實上,心理學研究證明,賭博完全係隨機事件,但賭徒往往因為心理因素而過度自信。

如果想避免陷入網賭陷阱,可以參考以下預防方法
- 設定自我控制機制:例如限制每日賭博時間同金額,並嚴格執行。
- 尋求心理輔導:如果發現自己開始出現行為成癮症徵兆(例如諗住賭博、情緒波動大),應盡快求助專業人士。
- 了解治療方法:認知行為療法(CBT)被證實能有效幫助賭徒重新建立健康嘅決策模式。

網賭嘅風險唔單止係金錢損失,更會影響心理健康同人際關係。記住,大腦獎勵系統嘅欺騙性極強,唯一嘅解決方法就係遠離誘惑,培養其他健康興趣!

賭博心理 - 華爾街高管

關於華爾街高管的專業插圖

賭徒常見錯誤思想

賭徒常見錯誤思想

好多賭徒都有啲錯誤思想,呢啲思想往往會令佢哋越賭越深,甚至陷入病態賭博嘅惡性循環。心理學家同神經學家研究發現,賭徒嘅大腦會因為多巴胺嘅分泌而產生一種病態快感,令人對賭博行為上癮。羅伯·魯特萊奇馬克·格里菲斯等專家指出,賭徒最常見嘅錯誤思想包括「一定會贏返嚟」、「下一鋪就轉運」同「自己有特殊技巧」,呢啲都係賭徒謬誤嘅典型例子。

例如,有啲人以為連續輸咗幾鋪之後,下一鋪贏嘅機會就會增加,但其實每次賭局都係獨立事件,概率唔會因為之前嘅結果而改變。斯裏達·那拉亞南嘅研究顯示,呢種錯誤認知同大腦嘅獎勵系統有關,當人哋接近贏錢時,多巴胺會大量分泌,令人產生一種「差啲就贏」嘅錯覺,從而繼續落注。唔少華爾街高管曾經分享,即使係專業投資者,如果陷入呢種思維陷阱,都會因為過度自信而輸大錢。

另一個常見錯誤係高估自己嘅控制能力。好多賭徒以為自己可以隨時收手,但事實上,賭博成癮會逐漸侵蝕自我控制能力。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嘅數據顯示,2025年香港嘅賭博問題個案中,超過六成患者最初都認為自己「只係玩吓」,結果卻因為行為成癮症而導致財政困難同家庭破裂。心理學家建議,如果發現自己有以下情況,就要警惕是否已經陷入錯誤思想:

  • 「追數心態」:輸咗就想繼續賭,希望一次過贏返晒。
  • 「迷信行為」:例如覺得某張賭枱或者某個時間特別旺自己。
  • 「過度自信」: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識得分析賭局,實則只係靠運氣。

要打破呢啲錯誤思想,可以從心理輔導治療方法入手。例如,認知行為治療(CBT)可以幫助賭徒認清自己嘅非理性信念,並學習更健康嘅應對機制。神經學家亦建議,減少接觸賭博環境(例如賭場或網上賭博平台)係預防復發嘅關鍵。如果身邊有人出現賭博行為問題,及早尋求專業協助先至係上策。

賭博心理 - 衞生署

關於衞生署的專業插圖

負責任賭博貼士

負責任賭博貼士

喺2025年嘅今日,賭博行為已經成為全球關注嘅公共衞生議題,特別係香港呢個博彩業發達嘅城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都一再提醒市民要警惕賭博成癮嘅風險。神經學家如羅伯·魯特萊奇同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嘅研究顯示,賭博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呢種神經傳導素會製造短暫嘅病態快感,令人容易沉迷。如果你想避免陷入病態賭博嘅陷阱,以下係一啲實用貼士,幫你培養負責任嘅賭博習慣。

設定明確界限
財政同時間管理係負責任賭博嘅核心。專家建議,每次去賭場前,先設定一個絕對唔可以超過嘅金額上限,例如只帶現金而唔帶信用卡,避免衝動消費。華爾街高管斯裏達·那拉亞南等行為經濟學家指出,人往往會陷入賭徒謬誤,以為「輸得多就快贏」,但實際上每次賭局都係獨立事件。記住:賭博唔係投資,唔好諗住「追數」。

認識大腦點樣呃你
賭博心理學研究發現,多巴胺嘅分泌會令人產生虛假嘅控制感,尤其當你聽到老虎機嘅聲效或見到賭枱上嘅燈光時,大腦嘅獎勵系統會被過度激活。心理學家建議,賭博時不妨問自己:「我係為娛樂定係為賺錢?」如果發現自己開始焦慮或憤怒,就要立即停低。衞生防護中心亦提醒,長期沉迷賭博會導致行為成癮症,甚至引發財政困難同家庭問題。

善用科技工具同支援
2025年嘅賭場同網上平台普遍設有「自我排除」功能,你可以主動設置每日或每周嘅投注限額。另外,香港嘅心理輔導服務日益完善,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身邊人有賭博問題,可以尋求專業幫助。馬克·格里菲斯強調,早期干預好重要,因為賭癮同其他成癮一樣,越早處理越容易戒斷。

培養替代活動
賭博成癮好多時同空虛感有關,所以搵到健康嘅替代活動好關鍵。例如運動、閱讀,甚至學習新技能,都可以幫助轉移注意力。神經學家指出,當你從事其他有意義嘅活動時,大腦同樣會釋放多巴胺,但係呢種快樂更持久同健康。

同身邊人坦誠溝通
如果你覺得自己開始失控,千萬唔好收收埋埋。同家人或朋友傾訴,佢哋可以幫你監察行為。心理學研究顯示,社會支持係戒賭成功嘅重要因素之一。你亦可以參加匿名戒賭小組,同其他過來人交流經驗。

記住,負責任賭博唔係叫你完全戒絕,而係學會控制自己嘅心理因素,避免被賭博心理牽住鼻走。2025年有更多先進嘅治療方法預防方法,關鍵係你願唔願意踏出第一步!

賭博心理 - 衞生防護中心

關於衞生防護中心的專業插圖

賭博輔導資源一覽

賭博輔導資源一覽

對於受賭博問題困擾嘅人嚟講,香港其實有唔少專業心理輔導同支援服務可以幫到手。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都有提供針對賭博成癮嘅治療計劃,例如「戒賭輔導服務」,專門幫賭徒擺脫病態賭博嘅惡性循環。呢啲服務通常會結合心理學家神經學家嘅研究,針對賭博心理學背後嘅大腦獎勵系統進行干預。著名學者如羅伯·魯特萊奇馬克·格里菲斯就指出,多巴胺嘅過度分泌係導致賭博行為難以戒除嘅關鍵,所以輔導過程會特別注重調節呢種神經傳導素嘅影響。

如果你或者身邊人正面臨財政困難行為成癮症,可以考慮參加由非牟利機構舉辦嘅小組輔導。例如,香港有啲機構會用斯裏達·那拉亞南提出嘅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賭徒認清賭徒謬誤,即係「下一鋪一定會贏」嘅錯誤想法。呢種方法唔單止減低對賭場嘅依賴,仲會教導自我控制技巧,等當事人學識點樣抵抗病態快感嘅誘惑。此外,部分計劃仲會邀請成功戒賭嘅前華爾街高管分享經歷,用真實案例鼓勵參與者。

除咗面對面輔導,網上資源亦越來越普及。2025年最新推出嘅虛擬輔導平台,就結合咗心理學研究同AI技術,為用戶提供24/7嘅即時支援。例如,透過分析賭徒嘅心理因素同行為模式,系統可以即時發出警告,提醒用戶遠離高風險決策。呢啲工具對於習慣深夜賭博或者情緒波動大嘅人特別有效,因為能夠及時中斷賭博問題嘅惡化。

最後要提吓,預防方法同樣重要。香港唔少社區中心會定期舉辦講座,講解賭博心理嘅危險訊號,例如過度追求刺激感、用賭博逃避現實等。家長同教師亦可以透過教育年輕人認識多巴胺同成癮機制,提早建立健康嘅娛樂習慣。記住,戒賭唔係一朝一夕嘅事,但只要有適當嘅治療方法同支援網絡,擺脫賭博成癮絕對有可能!

常見問題

點解人會沉迷賭博?

賭博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產生快感同興奮感,令人容易上癮。神經學家羅伯·魯特萊奇指出,賭博嘅不確定性會加強呢種反應,令人越賭越想賭。

  • 多巴胺分泌令大腦產生愉悅感
  • 不確定性增強刺激感
  • 病態賭博患者會出現耐受性,需要更大刺激

賭博上癮係咪一種病?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定義,病態賭博(Gambling Disorder)已被列為精神健康問題。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研究指出,約1-3%人口會發展成病態賭徒。

  • 列入ICD-11精神疾病分類
  • 會影響個人同家庭生活
  • 需要專業治療介入

2025年香港賭博失調率有幾高?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最新數據,2025年香港病態賭博盛行率約2.1%,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其中男性比例較高,年輕羣體增長明顯。

  • 約14萬港人受影響
  • 男性佔比達75%
  • 18-35歲羣體增長最快

賭徒謬誤係咩?點樣影響賭博行為?

賭徒謬誤係一種錯誤認知,以為隨機事件會『平衡返』。斯裏達·那拉亞南教授研究發現,呢種思維令賭徒不斷加註,以為『下一鋪一定會贏』。

  • 誤解概率獨立性
  • 導致非理性加註行為
  • 常見於輪盤、骰寶等遊戲

家人賭博成癮點算好?

衞生署建議先保持冷靜溝通,避免指責,並尋求專業協助。可聯絡東華三院平和坊等戒賭輔導機構,提供心理治療同支援小組。

  • 避免財務糾紛
  • 尋求專業輔導
  • 參加家屬支援小組

賭場點樣利用心理學設計遊戲?

華爾街高管轉型嘅賭場顧問透露,現代賭場會運用色彩、聲音同空間設計刺激多巴胺分泌。心理學家馬克·格里菲斯指出,老虎機嘅近贏設計(near-miss)特別容易令人上癮。

  • 燈光音效營造興奮感
  • 近贏設計延長遊玩時間
  • 免費飲品降低自制力

賭博債務法律上使唔使還?

根據香港法例,合法賭場嘅賭債具法律效力,但非法賭博債務不受保障。2025年新修訂條例加強對非法收數嘅刑罰,最高可監禁10年。

  • 合法賭場債務可追討
  • 非法賭債不受法律保護
  • 收數刑罰大幅提高

點樣分辨娛樂性賭博同病態賭博?

心理學家提出4項關鍵指標:失控、影響生活、持續12個月以上、戒斷反應。衞生防護中心問卷評估工具可作初步篩查。

  • 賭注金額不斷增加
  • 說謊隱瞞賭博行為
  • 戒賭時出現焦慮不安

賭博同抑鬱症有冇關係?

研究顯示病態賭徒患抑鬱症風險高3-4倍。神經學家發現賭博成癮者大腦前額葉功能異常,與決策障礙同情緒問題相關。

  • 互為因果關係
  • 共病率達50%以上
  • 需要雙重診斷治療

戒賭有咩有效方法?

2025年香港推行『綜合戒賭計劃』,結合認知行為療法、藥物治療同財務管理。羅伯·魯特萊奇教授研發嘅VR暴露療法成功率達65%。

  • 認知行為治療改變謬誤思維
  • 納曲酮減少賭博衝動
  • 財務凍結措施限制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