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香港警務處的專業插圖
2025最新防騙攻略
2025最新防騙攻略
2025年嘅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尤其係香港近年嘅釣魚短訊同假冒來電更加猖獗,唔少人中招損失慘重。根據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最新數據,2025年首季已經錄得超過5,000宗騙案,當中假冒銀行職員、假冒客服同假冒順豐嘅個案佔咗近四成。為咗幫大家避開呢啲網絡陷阱,以下整理咗最新嘅防騙技巧同必裝工具,等你可以即時提升帳戶安全。
首先,要提防假冒短訊同假冒網站。騙徒最鍾意扮成foodpanda、AIA或者IBKR呢類常用平台,發送「帳戶異常」或「優惠連結」嘅訊息,引你點擊惡意連結。記住,正規機構極少透過SMS要求你輸入個人資料,如果收到可疑訊息,即刻用防騙視伏App查證,或者直接上官方網站核實。香港金融管理局亦提醒,任何自稱銀行職員嘅來電,如果要求提供網上銀行登入資料,99%都係騙局,千祈唔好信!
其次,電話騙案仍然係重災區。最新手法包括冒充Keeta快遞公司,話你「包裹被扣留」要交罰款,或者假扮守網者人員,聲稱你涉及洗黑錢案件。呢啲騙徒通常會製造恐慌,逼你即時轉帳。記住,無論對方講到幾逼真,都要保持冷靜,最好直接掛線再打返官方熱線確認。反詐騙協調中心建議,安裝防騙視伏器可以自動攔截可疑來電,減少中招機會。
另外,而家仲興起咗假冒App騙局。有騙徒仿造防騙App或者投資平台(例如IBKR)嘅山寨版,引你下載後偷取手機資料。要避免呢類風險,一定要經官方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載應用程式,同埋留意開發者名稱係咪正確。網絡安全專家強調,如果發現App要求過多權限(例如存取聯絡人或SMS),就要立即刪除,因為正規App極少需要呢啲權限。
最後,分享幾個實用貼士:
- 定期更新手機同電腦嘅系統,堵塞網絡安全漏洞。
- 啟用雙重認證(2FA),尤其係銀行同支付平台。
- 同家人朋友分享最新詐騙案例,特別係長輩容易成為目標。
- 遇到可疑情況,即刻用防騙視伏器掃描連結或電話號碼。
總括嚟講,2025年嘅詐騙手法雖然愈來愈精密,但只要記住「查證、冷靜、不輕信」三大原則,配合香港警務處推薦嘅防騙工具,就可以大大降低被騙風險。千萬唔好嫌麻煩,而家就行動起嚟加強防護啦!

關於釣魚短訊的專業插圖
防騙視伏器使用教學
防騙視伏器使用教學
香港警務處聯同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近年大力推廣「防騙視伏器」同「守網者」計劃,其中防騙視伏App(Scameter)係2025年最新升級嘅防騙工具,專門針對釣魚短訊、假冒客服、假冒銀行職員等網絡陷阱。呢個App唔單止可以即時掃描可疑來電、短訊同網站,仲整合咗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同多間銀行嘅詐騙資料庫,幫你一秒辨識假冒順豐、假冒foodpanda甚至假冒AIA等常見騙局。
點樣用防騙視伏器?
1. 下載同註冊:喺官方應用商店下載「防騙視伏App」,用香港電話號碼註冊(支援+852號碼),記得開啟通知權限,確保收到最新詐騙警示。
2. 掃描可疑內容:
- 短訊:直接將收到嘅釣魚短訊(例如「包裹未取件」或「銀行帳戶異常」)複製貼上到App內嘅輸入框,系統會即時比對資料庫,標記是否屬於假冒短訊。
- 來電:如果接到自稱IBKR或Keeta職員嘅電話,可以輸入號碼到App查詢,睇吓有冇其他用戶舉報過呢個號碼。
- 網站連結:遇到聲稱係「銀行登入頁面」或「優惠領取」嘅網址,貼上連結後,App會分析域名是否仿冒正規機構(例如假冒網站通常用「.xyz」或錯字域名如「hkboc.com」)。
3. 舉報功能:若發現新嘅詐騙手法(例如近期流行嘅假冒客服騙案),可以透過App直接向反詐騙協調中心舉報,等官方更新資料庫,保護其他市民。
實際應用例子
- 案例1:有人收到自稱順豐速運嘅SMS,話「包裹地址不全需補繳費用」,貼上防騙視伏器後,App即刻彈出警示,顯示呢個係假冒順豐嘅詐騙短訊,仲附帶近期類似案例嘅截圖比用戶參考。
- 案例2:有長者接到「+852 3xxx xxxx」來電,對方聲稱係AIA理財顧問,要求提供身份證號碼。用App查詢後,發現號碼已被標記為假冒AIA嘅高風險電話,成功避免洩露個人資料。
進階功能同注意事項
- 自訂關鍵字警報:可以設定「貸款」、「中獎」、「驗證碼」等敏感詞,當收到包含呢啲字眼嘅訊息時,App會主動提醒你提高警覺。
- 定期更新:2025年新版防騙視伏器加入咗AI分析,能識別更隱蔽嘅詐騙手法,例如偽造PDF附件或假冒App下載連結,記得每月至少更新一次App。
- 配合其他工具:香港警務處建議同時安裝「守網者」插件,攔截詐騙網站,雙重保障帳戶安全。
常見問題
- Q:防騙視伏器係咪100%準確?
A:雖然系統會持續更新,但騙徒會不斷變換手法,見到任何要求轉帳或輸入密碼嘅請求,即使App未警示,都應直接聯絡相關機構核實。
- Q:點解查唔到某個可疑號碼?
A:可能係新出現嘅電話騙案號碼,建議手動舉報,等反詐騙協調中心跟進。
記住,防騙視伏器只係輔助工具,最重要係保持「零信任」心態,遇到假冒銀行職員或假冒Keeta送餐員等情況,永遠要先官方渠道求證!

關於反詐騙協調中心的專業插圖
詐騙網站點樣分?
詐騙網站點樣分?
而家網絡騙案愈來愈多,尤其係釣魚短訊同假冒網站,真係防不勝防!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都經常提醒市民要小心,但到底點樣先可以一眼睇穿呢啲陷阱?以下就同大家分享幾個實用技巧,等你可以即時分辨真假網站,保護自己嘅帳戶安全。
首先,要留意網址(URL)有冇古怪。正規網站通常用簡單易記嘅域名,例如銀行官網會係「www.銀行名.com.hk」,但假冒網站就可能會用一啲相似但拼錯嘅域名,例如「www.銀行名-login.com」或者「www.銀行名-hk.com」。另外,要睇清楚網址開頭係咪「https://」而唔係「http://」,因為「https」代表有加密,安全性高啲。如果見到網址有亂碼或者特別長,就要提高警覺!
其次,要小心假冒客服或者假冒銀行職員發過嚟嘅短訊或電郵。近排香港金融管理局就警告過,有騙徒假扮成順豐、foodpanda、AIA、IBKR甚至Keeta等機構,發送釣魚短訊,話你包裹未簽收或者帳戶有問題,引你撳入去假網站。記住,正規機構唔會無端端叫你即時輸入個人資料或者密碼,如果收到呢類訊息,最好直接打去官方熱線核實。
另外,可以善用防騙視伏App或者防騙視伏器呢類工具。守網者同香港警務處合作推出嘅「防騙視伏App」,可以幫你即時檢查網站或者電話號碼有冇被舉報過,仲有最新嘅詐騙案例同詐騙警示。只要輸入網址或者號碼,就可以知道係咪安全,非常方便!
最後,要提防假冒App。而家好多騙徒會整啲同正版App幾乎一樣嘅假App,等你下載後偷取資料。例如有假扮銀行App或者投資平台(如IBKR),界面同真嘅幾乎一樣,但其實係用來呃你嘅登入資料。所以下載App時,一定要去官方應用商店,同埋睇清楚開發者係咪真係該機構。
總括嚟講,分辨詐騙網站同網絡陷阱,最緊要係保持警惕:
- 睇清楚網址有冇可疑
- 唔好隨便撳陌生人發過嚟嘅連結
- 善用防騙App同官方渠道核實
- 下載App時要確認來源
如果遇到可疑情況,記得即刻報警或者向反詐騙協調中心求助,等專業人士幫你處理!

關於守網者的專業插圖
可疑來電即時Check
可疑來電即時Check
收到陌生來電時,千祈唔好急住接聽或者回覆!2025年嘅電話騙案手法愈來愈高明,騙徒會假冒銀行職員、客服甚至順豐或foodpanda等熱門企業,用各種藉口套取你嘅個人資料或金錢。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假冒來電嘅騙案佔整體三成以上,尤其係假冒AIA保險顧問或IBKR證券公司嘅案例激增,好多市民中招後先發現自己跌入網絡陷阱。
點樣即時Check可疑來電?以下係幾個實用方法:
用防騙視伏App或防騙視伏器
香港警務處推出嘅防騙視伏App係2025年最強防騙工具之一,只要輸入來電號碼或短訊內容,App會即時分析係咪已知嘅詐騙手法。另外,守網者平台亦提供「防騙視伏器」功能,可以快速查核可疑網站或電話。記住,正規機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絕不會透過電話索取密碼或轉帳!留意來電特徵
- 假冒銀行職員:通常聲稱你嘅帳戶有異常交易,要求你提供OTP或登入網上銀行「確認」。
- 假冒順豐:謊稱你有包裹未取,附帶釣魚短訊連結,騙你輸入信用卡資料。
假冒Keeta外賣員:假裝送餐有問題,誘導你點擊惡意連結。
如果對方語氣急促、用「系統故障」、「帳戶凍結」等字眼,九成係騙局!主動核實機構身份
遇到自稱AIA或IBKR職員嘅來電,直接掛斷並用官方渠道(如官網客服電話)回撥確認。騙徒常用「+852」開頭嘅偽造號碼,甚至模仿銀行熱線,但正規機構絕不會用錄音形式要求你按鍵操作。提防釣魚短訊+來電組合攻擊
2025年最新騙案模式係「雙重夾擊」:先發送假冒短訊(例如假扮香港金融管理局通知),再打電假冒客服跟進。記住,政府同銀行唔會用SMS傳送超連結,更唔會叫你下載不明App「升級帳戶安全」!同家人朋友分享防騙資訊
尤其係長輩容易成為目標,試過有騙徒假冒孫仔聲稱被捕,要求匯款「保釋金」。多啲同屋企人講解最新詐騙案例,例如近期流行嘅假冒Keeta訂單騙局,等大家一齊提高警覺。
最後,如果懷疑自己接到詐騙電話,立即向反詐騙協調中心舉報(熱線18222),同時用防騙視伏器備份證據。記住:帳戶安全靠自己把關,一啲都唔可以懶!

關於網絡安全的專業插圖
防騙App邊款最有效?
防騙App邊款最有效?
2025年香港網絡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釣魚短訊、假冒客服同假冒銀行職員等騙案日日新鮮,單靠市民自己提防已經唔夠,一定要借助科技幫手!而家最有效嘅防騙工具,首推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聯手推出嘅「防騙視伏App」(原名「防騙視伏器」),仲有香港金融管理局認可嘅「守網者」平台,兩者都係專為香港人設計,針對本地常見詐騙手法,例如假冒順豐、假冒foodpanda、假冒AIA同假冒IBKR等,提供即時警示同風險評估。
點解「防騙視伏App」咁值得推薦?
1. 即時掃描功能:只要將可疑嘅網站連結、電話號碼或者QR Code輸入App,系統就會同資料庫比對,即刻話你知係咪假冒網站或假冒來電。例如早排有騙徒扮Keeta快遞發送釣魚短訊,好多市民就靠呢個功能避過一劫。
2. 詐騙案例庫:App入面整合咗最新嘅詐騙手法同詐騙案例,仲會定期更新,等你可以掌握騙徒嘅最新動向。
3. 一鍵舉報:遇到可疑情況,可以直接透過App向反詐騙協調中心舉報,幫助警方更快打擊犯罪。
至於「守網者」平台,就特別針對金融相關騙案,例如假冒銀行職員或者假冒投資平台(如假冒IBKR)。佢提供嘅「帳戶安全」提示同「網絡陷阱」警示,對於經常進行網上交易嘅人尤其有用。例如2025年初就有騙徒假扮銀行職員,訛稱客戶帳戶被盜用,要求提供OTP密碼,結果有市民因為用咗「守網者」嘅風險評估功能,及時發現問題。
其他防騙App點揀?
雖然市面上有唔少國際性防騙工具,但針對香港本地嘅詐騙手法,始終係本地開發嘅App最貼地。不過都要留意以下幾點:
- 更新頻率:詐騙手法日新月異,防騙App必須定期更新資料庫,否則好易失效。
- 用戶評價:可以參考其他用家嘅意見,尤其係針對電話騙案同假冒短訊嘅攔截效果。
- 官方認證:最好選擇香港警務處或香港金融管理局推薦嘅工具,避免下載到假冒App,反而中伏!
最後提提你,就算有防騙App幫手,都唔可以掉以輕心!遇到自稱客服或機構職員嘅來電或訊息,一定要核實身份,千萬唔好隨便提供個人資料或OTP密碼。記住,科技工具只係輔助,最重要嘅防騙武器始終係你嘅警覺性!

關於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專業插圖
網購陷阱你要知
網購陷阱你要知
2025年網購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最新數據顯示,釣魚短訊、假冒客服及虛假購物平台仍佔騙案宗數前三名。尤其近期出現假冒順豐、假冒foodpanda等短訊,聲稱「包裹未能派送」或「訂單異常」,誘騙市民點擊惡意連結輸入銀行資料。部分詐騙集團更偽造與官方幾乎一樣的登入頁面,連香港金融管理局標誌也敢盜用,稍不留神就會中招。
常見手法拆解
- 假冒銀行職員:騙徒會冒充滙豐、中銀等機構,以「帳戶異常」為由要求你透過虛假App(如假冒IBKR或假冒AIA)重新驗證身份。
- 假冒網站:假網店標榜「限時1折」,實際收款後消失,或寄出劣質山寨貨。守網者提醒,正規平台網址必有「https://」及鎖頭標誌。
- 釣魚短訊:近期假冒Keeta招聘廣告氾濫,假稱「高薪兼職」騙取求職者按金。
防騙實用工具
- 防騙視伏App:由反詐騙協調中心開發,可即時掃描可疑連結或電話號碼,若發現假冒來電會自動警示。
- 防騙視伏器:輸入對方提供的銀行帳戶或社交媒體帳號,系統會比對已知詐騙資料庫,5秒內出結果。
帳戶安全自保貼士
1. 雙重驗證:網購平台及銀行帳戶務必開啟SMS或生物認證。
2. 核實聯絡人:若收到假冒客服電話,應直接致電官方熱線查證,勿回撥陌生號碼。
3. 定期更新密碼:避免多個平台共用同一組密碼,降低被「撞庫」風險。
真實案例警示
2025年初有市民因誤信假冒順豐短訊,點入偽造連結輸入信用卡資料,結果被盜刷逾10萬港元。另一案例是詐騙集團偽造假冒銀行職員工作證,透過Zoom會議指導受害人轉帳「保全資產」。守網者強調,任何機構絕不會以電話或訊息索要密碼或OTP碼。
網絡安全專家建議,網購時應堅持「三不原則」:不點不明連結、不透露OTP、不信急迫話術。遇到可疑情況,立即使用防騙視伏器查證,或透過反詐騙協調中心24小時熱線舉報。

關於防騙視伏App的專業插圖
銀行詐騙新手法
銀行詐騙新手法
2025年香港嘅銀行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騙徒利用科技同心理戰術,令市民防不勝防。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最新數據顯示,釣魚短訊同假冒客服案件激增,尤其係偽裝成香港金融管理局、AIA、IBKR等知名機構嘅詐騙短訊。例如,有騙徒冒充Keeta或假冒順豐發送「包裹未取」通知,內含惡意連結,誘騙受害人輸入銀行帳戶資料。另一常見手法係假冒銀行職員來電,聲稱帳戶異常,要求受害人提供OTP密碼或轉帳至「安全戶口」,實質上係將資金轉入騙徒口袋。
近年更出現假冒App陷阱,騙徒仿製防騙視伏App或銀行官方應用程式,透過社交媒體廣告引誘下載,一旦安裝就會竊取登入憑證。守網者提醒市民,下載App時務必從官方渠道(如App Store或Google Play)確認開發者身份,避免點擊不明連結。此外,假冒網站亦係一大威脅,這些網站設計得同真實銀行頁面幾乎一模一樣,但網址可能有細微差異(例如將「hk」改成「hk1」),稍不留神就會中招。
針對電話騙案,防騙視伏器成為重要工具,可即時識別可疑來電。但騙徒亦升級技術,利用「改號軟件」偽裝成銀行熱線,令來電顯示看似合法。香港金融管理局強調,銀行絕不會透過電話索取敏感信息,如遇要求提供密碼或轉帳,應立即掛線並向警方舉報。另外,近期有騙徒假冒foodpanda等外賣平台,發送「訂單異常」短訊,誘使受害人點擊釣魚連結,輸入信用卡資料。
為加強帳戶安全,專家建議:
- 啟用雙重認證:即使騙徒取得密碼,亦難以登入帳戶。
- 定期檢查交易記錄:發現不明轉帳立即通知銀行。
- 使用官方防騙工具:如防騙視伏App可掃描可疑連結或來電。
- 提高警覺:對任何聲稱「緊急」或「限時」嘅要求保持懷疑,先透過官方渠道核實。
最後,網絡安全意識至關重要。騙徒常利用人性弱點(如貪婪或恐懼)設局,例如假扮AIA職員推銷「高回報投資」,或冒充IBKR通知「帳戶被凍結」。記住:合法機構絕不會透過短訊或電話索取個人資料,遇可疑情況應即時查證,切勿輕信。

關於防騙視伏器的專業插圖
公眾舉報平台介紹
公眾舉報平台介紹
香港近年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尤其係釣魚短訊、假冒客服同假冒銀行職員等案件激增,市民想舉報同查證,可以善用官方提供嘅公眾舉報平台。香港警務處旗下嘅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就係主力打擊詐騙嘅部門,佢哋設有24小時熱線(18222),專門處理電話騙案同網絡陷阱。如果你收到可疑短訊,例如假冒順豐話你包裹未付運費,或者假冒foodpanda要求你點擊連結更新付款資料,都可以即時舉報。
另一個必用工具係防騙視伏App(原名「Scameter」),由守網者團隊開發,市民只要將可疑網址、電話號碼或QR Code輸入App內嘅防騙視伏器,系統就會即時分析係咪屬於已知嘅詐騙黑名單。例如2025年最新出現嘅假冒AIA保費催繳短訊,或者假冒IBKR投資平台嘅釣魚網站,好多都已經被收錄喺資料庫。呢個App仲會定期更新詐騙案例,等用戶了解最新嘅詐騙手法,例如近期流行嘅假冒Keeta招聘騙局。
如果想舉報金融相關嘅欺詐行為,可以聯絡香港金融管理局,佢哋設有專門渠道處理假冒銀行職員或虛假投資平台嘅投訴。金管局亦會同警方合作,定期發布詐騙警示,提醒公眾留意偽冒銀行網站同假冒App。例如有騙徒會假扮成滙豐或中銀職員,聲稱你嘅帳戶安全受威脅,要求你提供密碼,呢類情況就可以直接向金管局舉報。
對於網絡安全資訊,守網者網站提供大量實用資源,包括辨識假冒網站嘅技巧、常見詐騙手法分析,以及點樣防範假冒來電。佢哋亦會公開最新嘅詐騙數據,例如2025年首季嘅釣魚短訊數量同比上升兩成,主要集中於物流同外賣平台。市民遇到可疑情況,除咗可以透過平台舉報,亦應該主動提醒身邊人,尤其係長者等容易受騙嘅群體。
最後要提一提,無論係假冒客服、假冒機構,抑或係聲稱中獎嘅電話騙案,記住一個原則:切勿輕易提供個人資料。所有官方機構都唔會透過短訊或電話索取密碼或銀行資料,遇到懷疑就先用防騙視伏器查證,再向相關部門舉報。多一份警惕,少一份損失!

關於假冒客服的專業插圖
防騙三大黃金法則
防騙三大黃金法則
喺2025年,香港嘅網絡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無論係釣魚短訊、假冒客服,定係假冒銀行職員,騙徒嘅技術都越嚟越精密。根據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最新數據,單係今年首季,已有過千宗涉及假冒順豐、假冒foodpanda,甚至假冒AIA同假冒IBKR嘅騙案。想避免中招,記住以下三大黃金法則,配合防騙視伏App同守網者計劃,保障自己嘅帳戶安全!
法則一:核實來電同短訊,唔好輕易相信「官方」
無論收到自稱係香港金融管理局、銀行,抑或快遞公司(如假冒Keeta)嘅訊息,第一時間要懷疑!常見手法包括:
- 假冒短訊:附帶連結要求更新資料或支付費用(例如「您的包裹已被扣留,請點擊連結付款」)。
- 假冒來電:騙徒會偽造來電顯示,冒充假冒銀行職員,聲稱帳戶異常需提供OTP碼。
應對方法:
1. 直接致電機構官方熱線(唔好用短訊或電郵提供嘅聯絡方式)。
2. 使用防騙視伏器輸入可疑網址或電話號碼,即時查證是否黑名單。
3. 留意香港警務處定期發布嘅詐騙警示,掌握最新詐騙手法。
法則二:唔好亂撳連結,小心假冒網站同假冒App
近年最多人中招嘅係假網站同假App,例如:
- 偽造假冒foodpanda優惠頁面,誘騙輸入信用卡資料。
- 假投資平台(如假冒IBKR**)以高回報吸引存款後消失。
自保技巧:
- 官方App一定要從正規商店下載,留意開發者名稱同評分。
- 網址欄檢查是否有「https://」同鎖頭標誌,但記住呢個唔係絕對安全(騙徒都可能買SSL證書)。
- 啟用防騙視伏App嘅「即時掃描」功能,攔截惡意連結。
法則三:提高警覺,分享案例識破網絡陷阱
詐騙集團經常利用人性弱點,例如:
- 假扮假冒客服,聲稱你訂單出錯要退款,實則騙取銀行資料。
- 冒充假冒AIA**保險經紀,推銷虛假保單。
實用建議:
- 同家人朋友多討論詐騙案例,尤其長輩容易成為電話騙案目標。
- 參加守網者舉辦嘅網絡安全講座,學習辨識最新騙局。
- 如果懷疑受騙,立即報警並聯絡反詐騙協調中心(電話號碼:18222)。
記住,騙徒嘅劇本日新月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就係利用你嘅恐懼同貪念。只要堅持呢三大法則,配合防騙視伏器同官方資源,就能大幅降低被騙風險!

關於假冒銀行職員的專業插圖
長者防騙特別指南
長者防騙特別指南
隨著科技進步,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長者往往成為騙徒嘅主要目標。根據香港警務處最新數據,2025年首季涉及長者嘅電話騙案同比上升15%,其中假冒客服、假冒銀行職員同釣魚短訊最為常見。為咗幫助長者避開網絡陷阱,以下提供一啲實用防騙建議同最新資訊。
首先,長者要特別警惕假冒短訊同假冒來電。騙徒經常偽裝成假冒順豐、假冒foodpanda或假冒AIA等機構,發送含有惡意連結嘅短訊,誘騙受害者點擊並輸入個人資料。例如,近期有騙徒冒充假冒IBKR(盈透證券)發送「帳戶異常」通知,要求長者登入假冒網站更新資料,最終盜取銀行帳戶信息。反詐騙協調中心提醒,正規機構絕不會透過短訊或電話索取敏感資料,遇到類似情況應立即掛斷並向守網者舉報。
其次,長者應善用防騙視伏App同防騙視伏器等工具。呢啲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支持開發嘅應用程式,可以實時檢測假冒App同可疑來電,並提供最新詐騙警示。例如,當收到疑似假冒Keeta(新興外賣平台)嘅推廣短訊時,只需將內容複製到防騙視伏器,系統會即刻分析並提示風險。此外,長者亦可定期參加社區舉辦嘅網絡安全講座,學習識別詐騙手法同保護帳戶安全。
第三,長者要養成核實身份嘅習慣。無論對方自稱係銀行職員、快遞員還是保險經紀,都應要求提供正式工號並致電官方熱線確認。近期就有騙徒假扮假冒銀行職員,以「信用卡被盜用」為由,誘騙長者提供OTP密碼。香港警務處強調,銀行絕不會透過電話索取OTP或網銀密碼,任何此類要求均屬詐騙。
最後,家人嘅陪伴同教育亦非常重要。子女應多同長者分享最新詐騙案例,例如近期流行嘅「虛擬綁架」騙局,騙徒會冒充親友聲稱被拘留,要求支付贖金。同時,建議長者將可疑來電或短訊轉發給家人核實,避免獨自處理。守網者亦推出咗「防騙家庭群組」功能,讓全家共同監測同舉報可疑活動。記住,防騙唔單止係個人責任,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關於假冒順豐的專業插圖
WhatsApp詐騙破解法
WhatsApp詐騙破解法
近年WhatsApp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香港警務處及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統計顯示,2025年首季已有超過1,200宗相關舉報,其中釣魚短訊、假冒客服及假冒銀行職員最為常見。騙徒通常偽裝成順豐、foodpanda、AIA甚至IBKR等知名機構,透過「+852」開頭嘅陌生號碼發送短訊,要求點擊連結「確認帳戶」或「領取優惠」。一旦中伏,個人資料同銀行帳戶就會被盜用。以下係最新防騙攻略:
1. 識破假冒短訊嘅三大特徵
- 緊急性語言:例如「您的帳戶將被凍結」、「限時24小時內處理」,利用恐慌心理逼你即時行動。
- 可疑連結:網址通常夾雜亂碼(如「hktracking.svcs[.]com」),或仿冒官網但多一個字母(如「www.foodpanda-hk[.]com」)。
- 假冒機構標誌:雖然會盜用香港金融管理局或Keeta等商標,但排版粗糙,甚至有簡體字。
2. 官方驗證渠道
- 防騙視伏App同防騙視伏器:輸入可疑電話或網址,即時辨認是否黑名單。
- 直接致電機構核實:例如收到假冒AIA短訊,應撥打官網公布嘅客服熱線,而非短訊內提供嘅號碼。
- 守網者平台:提供最新詐騙案例數據庫,可查閱相似手法。
3. 帳戶安全設定
- 啟用雙重驗證:防止騙徒用SIM卡劫持(SIM Swap)入侵WhatsApp。
- 關閉「已讀」標記:減少被鎖定為活躍目標嘅風險。
- 限制陌生人查看頭像:避免對方假冒成你嘅聯絡人。
真實案例拆解
2025年3月,有騙徒冒充假冒IBKR客服,聲稱「系統升級需重新綁定銀行卡」,受害人點擊連結後被導向山寨網站,輸入OTP密碼即損失38萬港元。香港警務處提醒,正規機構絕不會透過WhatsApp索取敏感資料。
進階防護技巧
- 見到「+852 5xxxxxxx」等非香港常見號碼格式要警惕。
- 若收到「朋友」要求借錢或代購點數卡,先用語音通話確認身份。
- 定期檢查已登入裝置,踢走不明設備。
記住,網絡安全係長期戰,多利用防騙視伏器等工具,同埋保持「慢三秒」習慣——遇事先停頓、查證、再行動!

關於假冒foodpanda的專業插圖
投資騙局警示信號
投資騙局警示信號
近年來,投資騙局層出不窮,手法亦愈來愈精密,唔少香港人中招後先至發現自己受騙。根據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嘅數據,2025年首季已經錄得超過500宗投資騙案,損失金額高達數億港元。咁究竟有咩警示信號可以幫我哋及早識破呢啲騙局?以下就同大家詳細分析。
首先,高回報低風險係最常見嘅投資騙局特徵。如果你見到有人聲稱「保證回報」、「零風險高收益」,就要特別小心。例如,有騙徒會假冒香港金融管理局認可嘅投資平台,或者冒充AIA、IBKR等知名機構,透過釣魚短訊或假冒網站引你上鈎。記住,正規投資產品一定會清楚列明風險,唔會有所謂「穩賺」嘅項目。
其次,假冒客服或假冒銀行職員嘅情況亦非常普遍。騙徒可能會透過電話或假冒來電,聲稱你嘅帳戶出現問題,需要立即轉賬或提供個人資料。最近就有個案涉及假冒順豐同假冒foodpanda,騙徒假扮送貨員,要求事主支付「附加費」或「清關費」。同樣地,投資騙局中,騙徒會扮成專業投資顧問,甚至提供虛假嘅合約同文件,令你信以為真。
另外,釣魚短訊同假冒App亦係騙徒常用嘅手法。佢哋會發送一條連結,要求你下載所謂嘅「投資平台App」,實際上呢個係假冒App,目的係竊取你嘅登入資料同資金。守網者就提醒,正規金融機構嘅App一定可以喺官方應用商店下載,唔會透過短訊或電郵發送下載連結。如果你收到呢類訊息,可以用防騙視伏App或防騙視伏器查證真偽。
最後,網絡安全意識亦非常重要。好多投資騙局都會利用社交媒體或即時通訊軟件散播,例如WhatsApp群組或Telegram頻道,聲稱有「內幕消息」或「獨家投資機會」。呢啲群組往往會用高壓銷售手法,逼你即刻決定,唔俾時間你冷靜思考。記住,任何正規投資都應該有充足時間俾你考慮,唔會逼你即時入金。
總括而言,投資騙局嘅警示信號包括: - 聲稱高回報低風險 - 透過假冒客服或假冒銀行職員接觸你 - 要求下載假冒App或點擊釣魚短訊連結 - 利用社交媒體或即時通訊軟件進行高壓銷售
如果你遇到任何可疑情況,記得立即使用防騙視伏App查證,或者向香港警務處舉報。保持警惕,先至可以保護自己嘅帳戶安全,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關於假冒AIA的專業插圖
AI換臉詐騙點防範
AI換臉詐騙點防範
近年AI換臉技術(Deepfake)越嚟越普及,騙徒亦開始利用呢種高科技手法進行詐騙,尤其係冒充親友或機構職員嘅視像通話,令人防不勝防。根據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最新數據,2025年首季已有過百宗相關報案,損失金額高達數千萬港元。當中常見手法包括假冒銀行職員、假冒客服(例如假冒順豐、假冒foodpanda),甚至假冒AIA保險經紀或IBKR證券職員,透過AI換臉技術偽造真人影像,再配合釣魚短訊或假冒來電,誘騙受害人轉帳或提供敏感資料。
要防範呢類騙案,首先要提高警覺,記住以下幾點:
核實對方身份
如果收到視像通話要求,尤其係涉及金錢或個人資料,一定要用其他途徑確認對方身份。例如,若有人自稱係香港金融管理局職員,可以直接致電金管局官方熱線查證,而唔好單靠視像畫面判斷。留意視像通話異常位
AI換臉技術雖然先進,但仍然有破綻,例如表情生硬、光影不一致、聲音與嘴型唔同步等。如果對方拒絕轉動頭部或背景模糊,就要格外小心。善用防騙工具
守網者同防騙視伏App提供最新詐騙警示,可以即時查證可疑來電或短訊。另外,防騙視伏器功能仲可以分析網站同App嘅安全性,避免誤入假冒網站或下載惡意軟件。避免隨便公開個人影片
騙徒往往會從社交媒體盜用受害人嘅影片片段嚟訓練AI模型,所以建議減少公開自己嘅動態影片,尤其係身份證、銀行卡等敏感資訊。教育身邊人
長輩同小朋友最容易成為目標,建議同家人分享最新詐騙手法,例如假冒Keeta送餐員或假冒銀行職員嘅案例,等大家都識得應對。
真實案例分享
2025年初,一名港人接到自稱假冒IBKR職員嘅視像來電,對方利用AI換臉技術偽裝成公司高層,要求受害人緊急轉帳至「安全帳戶」。幸好事主察覺對方聲音古怪,即時用防騙視伏App查證,先發現係騙局。類似手法亦出現喺假冒AIA保險經紀嘅個案中,騙徒甚至偽造公司背景同文件,令人更易中伏。
總括而言,AI換臉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但只要保持警惕、善用網絡安全工具,同埋多啲留意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嘅最新警示,就可以有效降低受騙風險。記住,任何突如其來嘅金錢要求或敏感資料索取,都必須反覆驗證,千萬唔好輕易相信!

關於假冒IBKR的專業插圖
跨境詐騙應對策略
跨境詐騙近年越嚟越猖獗,尤其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更加成為騙徒嘅目標。香港警務處同反詐騙協調中心就不斷更新詐騙手法同應對策略,提醒市民要特別小心。根據2025年最新數據,跨境詐騙案件主要涉及釣魚短訊、假冒客服同埋假冒銀行職員,騙徒會冒充假冒順豐、假冒foodpanda、假冒AIA甚至假冒IBKR等知名機構,利用假網站或假App誘騙受害人輸入個人資料或轉帳。
要有效防範跨境詐騙,首先要識別常見嘅網絡陷阱。例如: - 假冒來電:騙徒會冒充銀行或快遞公司,聲稱你嘅帳戶有問題或包裹未付運費,要求你提供OTP或登入假網站。 - 假冒短訊:收到聲稱來自香港金融管理局或銀行嘅短訊,內含可疑連結,千萬唔好隨便點擊。 - 假冒App:近排出現大量假冒Keeta等外賣平台嘅山寨App,專門偷取用戶信用卡資料。
守網者建議市民安裝防騙視伏App同啟用防騙視伏器功能,呢啲工具可以實時偵測可疑來電、短訊同網站,大大降低中伏風險。另外,遇到自稱客服或銀行職員嘅來電時,記住: 1. 查證身份:直接致電官方熱線確認,唔好用對方提供嘅聯絡方式。 2. 核對網址:假網站通常有細微拼寫錯誤,例如將「.com」改成「.co」。 3. 保護OTP:任何情況下都唔應該將OTP告訴他人,正規機構永遠唔會問你攞。
如果你已經不幸成為受害者,應該立即做以下幾步: - 即刻通知銀行凍結帳戶 - 保存所有證據(短訊、通話記錄等) - 向香港警務處報案,並透過反詐騙協調中心尋求協助
最後,記住定期更新手機同電腦嘅網絡安全設定,避免使用公共Wi-Fi處理敏感交易。跨境詐騙手法日新月異,但只要保持警惕同善用防騙工具,就能有效保護自己嘅帳戶安全。

關於假冒Keeta的專業插圖
防騙資源一覽表
防騙資源一覽表
面對2025年層出不窮嘅詐騙手法,香港市民可以善用以下官方同第三方資源,加強防騙意識同保護帳戶安全。首先,香港警務處旗下嘅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提供24小時熱線「18222」,專責處理假冒銀行職員、假冒客服等電話騙案,市民遇到可疑來電或短訊,可以即時舉報。另外,守網者平台由香港警務處同業界合作推出,定期發布最新詐騙手法分析,例如近期流行嘅假冒順豐、假冒foodpanda送貨短訊,或者假冒AIA、假冒IBKR等投資騙局,內容實用兼且更新快。
防騙App同工具
- 防騙視伏App:由香港警務處開發,輸入可疑電話號碼、網站或短訊內容,即可快速識別是否釣魚陷阱。例如,最近有騙徒冒充假冒Keeta外賣平台發送「訂單異常」連結,用App一查就知真偽。
- 防騙視伏器:內置於「守網者」網站,專門分析假冒網站同釣魚短訊,例如偽造香港金融管理局嘅詐騙郵件,系統會即時標記高風險連結。
- 網絡安全警示系統:部分銀行同金融機構(如HSBC、中銀)已整合此功能,若偵測到客戶登入假冒銀行職員發送嘅虛假網站,會自動攔截並發出警告。
詐騙案例資料庫
反詐騙協調中心每月發布《詐騙手法趨勢報告》,詳細拆解常見陷阱,例如:
1. 假冒客服:騙徒假扮電訊公司或快遞公司,聲稱「帳戶異常」要求付款解鎖。
2. 假冒App:偽冒知名投資平台(如假冒IBKR)誘導下載,實際係盜取登入資料。
3. 電話騙案:自稱「內地公安」要求轉帳保證金,ADCC數據顯示此類案件2025年首季仍佔30%。
教育同宣傳資源
- 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嘅「防騙懶人包」,以簡易圖表教市民分辨真假銀行通知,例如真正SMS唔會夾雜簡體字或亂碼。
- 各大電訊商(如CSL、3HK)提供「短訊過濾服務」,自動攔截已知嘅釣魚短訊發送號碼。
- 社區中心同學校可申請守網者嘅免費講座,由警方講解最新詐騙手法,例如近期興起利用AI合成語音冒充親友借錢。
高風險行業警示
部分行業特别容易被冒充,市民要格外留神:
- 快遞公司(順豐、DHL):騙徒會發送「包裹清關費」付款連結。
- 外賣平台(foodpanda、Keeta):假優惠券釣魚網站騙取信用卡資料。
- 保險同投資(AIA、IBKR):假經紀誘導轉帳至虛假投資戶口。
記住,無論係電話、短訊定電郵,凡係要求提供密碼、轉帳或點擊不明連結,都應該先用防騙視伏器核實。多一分警惕,少一分損失!
點樣識別釣魚短訊?
釣魚短訊通常會偽裝成銀行、快遞公司或知名企業,要求你點擊連結或提供個人資料。香港警務處提醒,切勿隨意點擊不明連結或回覆可疑短訊。
- 檢查發送者號碼是否官方
- 留意文法錯誤或奇怪用字
- 勿提供個人或銀行資料
防騙視伏App有咩功能?
防騙視伏App由香港警務處開發,可以即時查詢可疑電話、網站和銀行賬戶。2025年新增AI識別功能,能自動分析詐騙模式。
- 查詢可疑來電
- 舉報詐騙網站
- 接收最新騙案警示
遇到假冒銀行職員點算?
假冒銀行職員是常見詐騙手法,通常會聲稱你的賬戶有問題。香港金融管理局提醒,正規銀行不會透過電話索取密碼或要求轉賬。
- 立即掛斷電話
- 直接致電銀行官方熱線核實
- 切勿透露網上銀行密碼
守網者計劃係咩?
守網者是反詐騙協調中心的公眾教育計劃,提供防騙培訓和資源。2025年重點打擊假冒foodpanda和Keeta等外賣平臺騙案。
- 定期舉辦防騙講座
- 提供企業防騙指南
- 協調跨機構反詐騙行動
點防範假冒AIA保險騙案?
近期有騙徒假冒AIA職員推銷虛假保險產品。投保前應核實經紀資格,並透過官方渠道交易。
- 查閱保險代理登記冊
- 勿信過高回報承諾
- 付款前確認公司賬戶
防騙視伏器點用?
防騙視伏器是網上查詢工具,可輸入可疑資料進行核實。反詐騙協調中心數據顯示,2025年已阻止超過1,200萬次詐騙嘗試。
- 輸入電話/網址/賬戶查詢
- 查看風險評級
- 即時舉報功能
假冒順豐快遞短訊點分辨?
假冒順豐短訊通常聲稱有包裹待領,要求支付費用。真正順豐不會要求客戶點擊連結付款。
- 登入官方APP核實運單
- 勿點擊短訊中的連結
- 支付只透過官方平臺
網絡安全點樣加強?
香港警務處建議定期更新密碼和啟用雙重認證。2025年最新統計顯示,強密碼可阻止75%的網絡攻擊。
- 使用密碼管理工具
- 啟用雙因素認證
- 定期檢查登入記錄
點防範假冒IBKR投資騙局?
假冒IBKR(盈透證券)的騙案增加,騙徒會提供虛假投資平臺。香港金融管理局提醒只使用官方APP交易。
- 核實平臺網址
- 警惕高回報保證
- 透過受規管渠道投資
被騙後應該點做?
立即致電反詐騙協調中心熱線18222報案,並保存所有證據。2025年新措施可快速凍結涉詐騙賬戶。
- 保留通話記錄和短訊
- 通知銀行停止交易
- 更改可能外洩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