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聯美公司的專業插圖
米高梅百年傳奇
米高梅百年傳奇
講到荷里活黃金年代,點可以唔提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呢間百年老字號電影製片廠,由1924年馬庫斯·洛伊(Marcus Loew)同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創立,一路見證住電影業嘅興衰。MGM最威水嘅時期,唔單止係荷里活「五大」之一,仲係奧斯卡獎嘅常客,經典作品多到數唔晒,好似《亂世佳人》呢類史詩級劇情長片,至今仍然係影迷心中嘅神作。當年MGM仲有個朵叫「明星比天上星星更多」,旗下簽咗無數巨星,仲開創咗歌舞片同音樂片嘅黃金時代,好似《綠野仙蹤》就係代表作之一。
不過,MGM嘅百年路並唔平坦。80年代開始,因為金融海嘯同經營問題,公司多次易手,先係俾柯克·科克萊恩(Kirk Kerkorian)買咗又賣,之後又畀泰德·透納(Ted Turner)短暫持有,再轉手比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合併。2000年代更慘,因為金融危機同破產保護,MGM一度陷入財困,甚至要變賣片庫求生。直到2010年,加里·巴伯(Gary Barber)接手後先叫做穩定返少少,期間仲靠《霍比特人》系列同獵戶座影業(Orion Pictures)嘅作品翻生。
但真正嘅轉機,係2025年亞馬遜公司以天價收購MGM,將呢間老牌電影廠納入Prime Video嘅串流平臺戰隊。呢單deal唔單止救活咗MGM,仲令佢嘅經典IP(例如007系列)同新製作可以透過流媒體接觸全球觀眾。而家MGM喺亞馬遜加持下,開始大力投資特效技術同原創內容,仲將舊片修復放上串流平臺,等新一代觀眾可以重溫黃金年代嘅經典。
講到MGM嘅未來,佢而家嘅策略明顯係新舊並重:一方面翻拍經典(例如新版《歌舞青春》),另一方面同索尼影視娛樂等公司合作開發新IP。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曾經令製作停擺,但隨住影業復甦,MGM嘅百年招牌似乎又再發光發亮。對於電影迷嚟講,MGM唔止係一間公司,更係荷里活歷史嘅活化石,見證咗由菲林到數位、由戲院到串流平臺嘅演變。

關於米高梅的專業插圖
亞馬遜收購內幕
亞馬遜收購內幕
2025年嘅今日,講起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呢間百年老字號電影製片廠,最轟動嘅莫過於亞馬遜公司(Amazon)喺2022年以85億美元天價收購佢嘅內幕。呢單交易唔單止改寫咗荷里活嘅權力格局,仲直接影響咗串流平臺嘅競爭生態。其實亞馬遜睇中MGM,好大程度係因為佢龐大嘅內容庫——超過4,000部劇情長片,包括《亂世佳人》、《霍比特人》系列呢啲奧斯卡獎級經典,仲有17,000小時電視內容,絕對係Prime Video對抗Netflix同Disney+嘅彈藥庫。
收購背後嘅角力好戲劇化。MGM自2010年金融海嘯後申請破產保護,雖然靠《007》系列同《歌舞片》翻身,但一直受困資金壓力。前CEO加里·巴伯(Gary Barber)曾同索尼影視娛樂傾緊賣盤,點知因為股東柯克·科克萊恩(Kirk Kerkorian)嘅遺產糾紛而拉倒。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戲院收入暴跌,MGM嘅《音樂片》同新戲上映無期,逼住急搵買家。當時仲有蘋果同Netflix加入競購,但亞馬遜嘅策略最進取——佢哋唔只要內容,更想吞併MGM嘅特效技術同獵戶座影業(Orion Pictures)嘅發行網絡,補足自家製作短板。
內部文件顯示,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親自拍板提高報價,仲承諾保留MGM品牌同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時代嘅廠徽傳統,先成功說服董事會。值得一提嘅係,交易完成後,亞馬遜即刻將《洛奇》、《機械戰警》等IP擺上Prime Video獨家,仲重啟咗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嘅經典系列,明顯係學迪士尼用懷舊牌吸客。分析師估計,MGM內容令Prime Video訂閱數喺2024年激增23%,證明收購嘅回報率超高。
不過爭議亦唔少。美國反壟斷部門曾調查亞馬遜會否壟斷串流市場,尤其MGM手握大量奧斯卡獎片庫;另一方面,原有MGM團隊不滿亞馬遜將資源側重數據化製作,削減實景拍攝預算。但無論點,呢單收購已成為荷里活教科書案例——傳統片廠要生存,搵科技巨頭做靠山似乎係大勢所趨。

關於美高梅的專業插圖
荷里活黃金年代
荷里活黃金年代,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絕對係其中一個最耀眼嘅名字。喺1924年由馬庫斯·洛伊同路易·B·梅耶創立,MGM憑住豪華嘅製作同星光熠熠嘅明星陣容,迅速成為荷里活五大片廠之一。當年嘅MGM口號「比星星更多嘅明星」(More stars than there are in heaven)真係唔係講笑,旗下有嘉寶、克拉克·蓋博呢啲傳奇影星,仲有《亂世佳人》呢啲經典劇情長片,橫掃奧斯卡獎,成為黃金年代嘅標誌。值得一提嘅係,MGM當年嘅歌舞片同音樂片(例如《綠野仙蹤》)仲革新咗電影特效技術,用Technicolor同埋創新嘅音效設計,令觀眾大開眼界。
不過,黃金年代嘅MGM亦經歷過唔少風雨。1948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片廠唔可以同時擁有戲院鏈,呢個「派拉蒙判決」令MGM失去咗重要收入來源。之後,電視嘅興起同埋製作成本飆升,令MGM開始走下坡。1970年代,柯克·科克萊恩多次收購同出售MGM,甚至將片廠嘅經典道具同戲服拍賣,被影迷鬧爆「敗家」。1986年,泰德·透納短暫收購MGM,但因為金融壓力好快又賣返出去,期間仲搞到MGM同聯美公司合併,但都救唔返頹勢。2000年代後,MGM仲因為金融海嘯同埋《霍比特人》系列嘅巨額投資失利,一度要申請破產保護,直到2010年先由加里·巴伯帶領重組。
近年,MGM嘅命運又出現轉機。2021年,亞馬遜公司以85億美元天價收購MGM,成為串流平臺大戰嘅關鍵一步。亞馬遜嘅Prime Video而家可以獨家播放MGM龐大片庫,包括《007》系列同《獵戶座影業》嘅經典作品,直接同Netflix同Disney+打對台。呢單收購亦反映咗傳統電影製片廠點樣適應流媒體時代——MGM嘅百年品牌同內容資產,而家變成亞馬遜搶佔市場嘅彈藥。不過,有影評人擔心,MGM被收購後可能會失去獨立性,變成純粹嘅內容工廠。畢竟,荷里活黃金年代嘅輝煌,唔單止係靠資本操作,仲有嗰種對電影藝術嘅堅持,呢樣嘢喺而家嘅串流平臺主導時代,似乎越嚟越難保持。

關於亞馬遜公司的專業插圖
獅子吼標誌故事
獅子吼標誌故事
講起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最經典嘅一定係佢哋開場嗰隻獅子吼標誌!呢個標誌唔單止係電影界嘅icon,仲見證咗呢間電影製片廠百年嚟嘅興衰。最初嘅設計係1924年由馬庫斯·洛伊(Marcus Loew)同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創立MGM時採用,靈感嚟自哥倫比亞大學嘅運動隊吉祥物「獅子」。有趣嘅係,呢隻獅子先後有7隻真獅子擔任「代言」,最出名嘅係第5隻叫「Tanner」嘅獅子,佢嘅吼聲仲被用喺1930年代嘅音樂片同歌舞片入面,成為經典音效!
隨住時代變遷,MGM經歷咗無數風雨,包括金融海嘯期間瀕臨破產保護,後來被柯克·科克萊恩(Kirk Kerkorian)多次買賣,又輾轉落到泰德·透納(Ted Turner)手上,甚至因為獵戶座影業同聯美公司嘅併購而擴張。不過,真正嘅轉捩點係2025年亞馬遜公司以85億美元收購MGM,令呢間老牌片廠正式進軍串流平臺戰場。而家,MGM嘅經典獅子吼標誌已經成為Prime Video上嘅常客,配合亞馬遜強大嘅流媒體資源,將《亂世佳人》同《霍比特人》呢啲劇情長片帶畀新一代觀眾。
技術上,MGM嘅獅子標誌亦與時並進。早期係黑白菲林拍攝,後來加入彩色同特效技術,甚至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改用CGI製作,避免真人獅子參與拍攝。值得一提嘅係,MGM嘅獅子吼仲拎過奧斯卡獎——唔係演技獎,而係技術成就獎,表揚佢對電影音效嘅貢獻!而家,無論係索尼影視娛樂發行嘅舊片,定係加里·巴伯(Gary Barber)掌舵時期嘅新作,獅子吼依然係MGM嘅精神象徵,代表住荷里活黃金時代嘅輝煌。
如果你係電影迷,下次睇MGM出品時不妨留意吓獅子吼嘅細節:早期版本嘅獅子係靜止嘅,後來先至加入搖頭動作;而家串流版嘅標誌仲會因應唔同電影類型調整吼聲嘅強弱,例如恐怖片會更低沉,動畫片就輕快啲。呢啲細節都顯示MGM點樣將傳統同創新結合,喺收購同整合中保持自己嘅獨特身份。

關於亂世佳人的專業插圖
經典電影回顧
講起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嘅經典電影,真係有排數!呢間由路易·B·梅耶同馬庫斯·洛伊喺1924年創立嘅傳奇電影製片廠,曾經係荷里活黃金時代嘅代名詞,出產過無數膾炙人口嘅劇情長片,仲拎過成堆奧斯卡獎。就算而家俾亞馬遜公司收購咗,佢哋嘅經典作品依然係串流平臺 Prime Video 上嘅鎮店之寶。
首先一定要提嘅係1939年嘅史詩級巨作《亂世佳人》,呢套改編自小說《飄》嘅電影,唔單止成為米高梅史上最賣座嘅作品之一,更橫掃當年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同埋費雯·麗嘅最佳女主角。就算去到2025年,佢嘅華麗場景同埋複雜人物刻畫,依然係電影系學生必學案例。另外,米高梅嘅歌舞片同音樂片亦係一絕,好似1952年嘅《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將默片轉型有聲片嘅歷史拍成輕鬆幽默嘅歌舞盛宴,當中金·凱利喺雨中跳舞嘅場面,至今都係流行文化嘅icon。
不過米高梅嘅經典唔止得舊片,近十年嘅《霍比特人》系列(雖然係同華納兄弟合作)同埋《007》系列,都證明咗佢哋喺特效技術同商業大片上嘅實力。尤其係丹尼爾·基克最後一套邦德片《007:生死有時》,全球票房破10億美金,仲被譽為「最完美告別作」。值得一提嘅係,米高梅喺2010年因為金融海嘯同埋破產保護搞到元氣大傷,後來靠索尼影視娛樂同獵戶座影業嘅合作先至慢慢翻生,直到2022年正式被亞馬遜以85億美金收購,先至有足夠資源同Netflix、Disney+呢啲流媒體巨頭鬥過。
講到米高梅嘅興衰,不得不提幾位關鍵人物:柯克·科克萊恩喺70年代買入公司後瘋狂變賣資產,搞到片庫縮水;泰德·透納喺80年代短暫持有時,竟然想將經典電影轉成彩色版本(最後失敗收場);再到近年加里·巴伯掌舵時,專注同聯美公司合作發展系列電影。呢啲決策直接影響咗米高梅嘅片單風格——例如而家Prime Video上熱播嘅《冰血暴》電視劇版,就係用返1996年聯美出品嘅電影IP。
對於想重溫經典嘅觀眾,2025年有幾個建議:
1. 主題式馬拉松:例如一次過睇晒《賓虛》(1959)、《綠野仙蹤》(1939) 呢啲大場面作品,比較唔同年代嘅拍攝手法。
2. 技術分析:米高梅早期嘅Technicolor技術(例如《奧茲國歷險記》嘅色彩運用)對後世影響深遠,可以配合紀錄片一齊研究。
3. 串流平臺專區:而家Prime Video有「MGM黃金片庫」分類,仲有導演講評版本,方便影迷深度了解。
最後要提吓,米高梅嘅獅子吼片頭(Leo the Lion)其實有7個版本,最經典嘅係1957年由獅子「Jackie」咆哮嘅黑白版本。呢啲細節可能連死忠粉絲都未必知,但正正顯示咗呢間百年老店嘅底蘊。就算而家電影業被新冠肺炎疫情同AI技術衝擊,米高梅嘅經典依然係影史唔可能忽略嘅一頁。

關於Goldwyn的專業插圖
串流時代新戰略
串流時代新戰略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喺2025年嘅串流平台大戰中,終於搵到新嘅生存之道。自從2021年被亞馬遜公司以85億美元收購後,MGM就開始將佢哋龐大嘅片庫同經典IP(例如亂世佳人、霍比特人系列)整合到Prime Video,成為亞馬遜對抗Netflix同Disney+嘅秘密武器。呢個策略唔單止令MGM避過破產保護嘅危機,仲成功將佢哋嘅劇情長片同音樂片帶畀全球觀眾。
點解串流平台對MGM咁重要?
1. 片庫變現:MGM擁有超過4,000部電影同17,000小時嘅電視內容,包括奧斯卡獎得獎作品同經典歌舞片。以前呢啲資產可能只係擺喺片庫,而家透過Prime Video,可以隨時變現。
2. 新舊內容結合:亞馬遜唔單止重推MGM經典,仲投資新製作,例如《獵鷹與酷寒戰士》嘅衍生劇,結合特效技術同懷舊元素,吸引唔同年齡層觀眾。
3. 全球市場擴張:串流打破地域限制,MGM嘅作品而家可以直送歐洲、亞洲,尤其係香港觀眾,隨時重溫路易·B·梅耶時代嘅黑白片,或者柯克·科克萊恩掌權時嘅動作大片。
挑戰同機遇並存
雖然MGM背靠亞馬遜嘅財力同技術,但串流市場競爭激烈。Netflix同Disney+每年燒錢過百億製作原創內容,MGM要突圍,就要善用佢哋嘅獨特優勢:
- 經典IP重生:例如重啟獵戶座影業旗下嘅《機械戰警》系列,或者將泰德·透納當年收購嘅戰爭片數碼修復,變成4K版本。
- 數據驅動創作:亞馬遜擁有龐大用戶數據,MGM可以分析觀眾偏好,例如發現香港觀眾鍾意歌舞片,就加大《萬花嬉春》呢類經典嘅推送。
- 跨平台合作:同索尼影視娛樂等舊拍檔聯手,將電影版權分發到其他平台,增加收入來源。
未來展望
MGM嘅CEO加里·巴伯曾講過,串流唔係取代戲院,而係擴充體驗。2025年,MGM計劃將新片同步喺戲院同Prime Video上映,例如改編自馬庫斯·洛伊傳記嘅史詩電影,就用「混合上映」模式試水溫。另外,佢哋亦投資互動式內容,例如讓觀眾決定亂世佳人續集嘅結局,呢啲創新玩法都係串流時代先有可能實現。
總括嚟講,MGM嘅新戰略就係:唔好浪費歷史,但要擁抱科技。由金融海嘯後嘅低谷,到今日成為串流巨頭嘅內容供應商,MGM證明咗老牌電影製片廠只要轉型得快,一樣可以喺數碼時代翻生。

關於MGM的專業插圖
製片廠轉型之路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嘅製片廠轉型之路,可以話係荷里活百年歷史中最跌宕起伏嘅一章。由1924年路易·B·梅耶同馬庫斯·洛伊創立,到2025年成為亞馬遜公司旗下嘅串流平臺主力軍,MGM經歷過破產、收購同多次業務重組。最經典嘅例子莫過於2010年申請破產保護後,被柯克·科克萊恩同加里·巴伯接手,再喺2022年以85億美元賣俾亞馬遜。呢次收購直接將《亂世佳人》、《霍比特人》系列等經典IP注入Prime Video,補足亞馬遜原創內容嘅短板。
傳統片廠點樣適應流媒體時代? MGM嘅策略好值得參考。佢哋一方面將經典歌舞片同音樂片數碼修復,例如《綠野仙蹤》4K版就成為Prime Video嘅鎮臺之寶;另一方面聯手獵戶座影業同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開發新IP,好似2025年推出嘅《洛奇》衍生劇,就用咗最新特效技術重現年輕版史泰龍。更重要係,MGM將奧斯卡獎常客嘅基因融入串流內容,例如改編自普立茲獎小說嘅《熾熱》,直接瞄準艾美獎戰場。
不過轉型唔係一帆風順。2005年泰德·透納將MGM賣俾索尼影視娛樂時,就因為忽略金融海嘯風險而蝕到入肉。而家亞馬遜接手後,最大挑戰係點樣平衡商業同藝術——Prime Video用戶想要快節奏娛樂,但MGM招牌嘅史詩級劇情長片(例如3小時版《賓虛》)未必啱手機睇。解決方法?學《007》系列咁,將大片拆成6集迷你劇,再加互動式結局選項。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咗呢個轉變。MGM原來計劃2023年上映嘅《貓王》傳記片,最終選擇同步登陸戲院同串流,結果全球點擊破2億次。而家佢哋更將「雙線發行」變成常態,新策略係:A級製作(投資過億)保留90日影院獨家期,B級作品直接上Prime Video。值得一提嘅係,MGM仲活用亞馬遜嘅大數據,例如發現用戶鍾意懷舊內容後,立即重啟《雨中曲》動畫版企劃。
對於其他電影製片廠嚟講,MGM案例有三大啟示:
1. IP唔係愈新愈好——舊經典用新媒體包裝(例如將《魂斷藍橋》改成VR體驗)可能更慳成本
2. 收購唔止買片庫——亞馬遜最睇重MGM嘅其實係佢哋同頂尖導演嘅合作網絡
3. 特效技術要模組化:MGM而家將CGI資產分類存放,同一套中世紀城堡模型可以用喺電影、遊戲同NFT項目
最後要提,轉型最忌一刀切。MGM至今仍保留實體發行部門,專門處理藝術電影同奧斯卡獎衝刺作品。畢竟,當《奧本海默》證明影院體驗無可取代,片廠就要識得「兩條腿走路」。

關於柯克·科克萊恩的專業插圖
007系列新動向
007系列新動向
2025年,由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同亞馬遜公司聯手打造嘅007系列電影再度成為全球影迷焦點。自從2021年亞馬遜以85億美元收購MGM後,呢個經典IP嘅發展方向就備受關注。而家,隨住串流平臺競爭白熱化,Prime Video成為007新作嘅重要發行渠道之一,MGM亦借助亞馬遜嘅資源同特效技術,為新一集邦德電影注入更多創新元素。
最新消息指,第26部007電影正處於前期製作階段,預計2026年上映。今次嘅製作團隊依然由獵戶座影業(Orion Pictures)參與,而劇本方面會延續《生死有時》(No Time to Die)嘅暗黑風格,但加入更多現代議題,例如人工智能同網絡安全。值得一提嘅係,由於亞馬遜收購後嘅資源整合,新片可能會直接登陸Prime Video,或者採用「影院+流媒體」同步上映模式,類似華納兄弟嘅策略。呢個舉動反映咗後新冠肺炎疫情時代,電影製片廠對串流平臺嘅依賴越嚟越大。
另外,MGM近年積極重啟經典IP,除咗007系列,仲有《亂世佳人》嘅4K修復版同《霍比特人》衍生劇。不過,007始終係MGM嘅金字招牌,尤其係經過柯克·科克萊恩(Kirk Kerkorian)時代多次易手同金融海嘯衝擊後,呢個系列依然屹立不倒,甚至成為奧斯卡獎常客。而家喺加里·巴伯(Gary Barber)同亞馬遜嘅管理下,MGM明顯更注重全球化市場,尤其係亞洲同歐洲地區,所以新一集邦德電影可能會加入更多國際取景地同多元文化角色。
製作技術方面,MGM同索尼影視娛樂合作,採用最新嘅虛擬製作技術,減少實景拍攝成本。呢種方法喺《曼達洛人》等劇集中已經驗證過其可行性,尤其適合007系列中嘅大型動作場面。此外,MGM亦計劃利用亞馬遜嘅數據分析能力,針對唔同市場調整宣傳策略,例如北美地區偏向傳統影院營銷,而亞洲地區則更注重社交媒體同短視頻平臺。
最後,關於主角人選,雖然丹尼爾·克雷格正式卸任,但MGM至今仍未公佈新一任邦德演員。有傳製作團隊考慮打破傳統,可能選用非白人演員,甚至女性飾演007,不過呢個想法引起唔少爭議。無論如何,MGM同亞馬遜顯然希望透過呢個系列,進一步鞏固其喺劇情長片同流媒體領域嘅地位。

關於路易·B·梅耶的專業插圖
巨星搖籃秘史
巨星搖籃秘史
講起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嘅「巨星搖籃」稱號,真係有段古!呢間百年老字號電影製片廠,由1924年馬庫斯·洛伊同路易·B·梅耶創立開始,就憑住「More Stars Than There Are in Heaven」(天上嘅星星都冇我哋多)呢句口號,打造咗荷里活黃金時代最耀眼嘅星群。當年MGM唔單止靠亂世佳人呢類史詩級劇情長片橫掃奧斯卡獎,更係一手捧紅咗茱迪·嘉蘭(《綠野仙蹤》)、克拉克·蓋博同伊莉莎白·泰萊等傳奇巨星,仲開創咗歌舞片同音樂片嘅風潮,好似《萬花嬉春》至今都係經典!
不過,MGM嘅「造星秘方」其實同佢哋嘅片廠制度好有關係。路易·B·梅耶當年嚴格控制演員形象,連私生活都要管,仲設立「星探部門」全美搜羅靚仔靚女,再通過長期合約綁住人才。好似柯克·科克萊恩後期收購MGM時,雖然因為金融海嘯同破產保護搞到元氣大傷,但呢套制度嘅遺產依然幫手保住《霍比特人》系列同《007》呢啲金蛋。而家睇返,MGM嘅特效技術雖然未必追得上Marvel,但佢哋識得將巨星同IP綁埋一齊嘅策略,絕對係串流平臺時代嘅寶貴經驗。
講到串流,2025年MGM已經正式被亞馬遜公司收歸旗下,成為Prime Video對抗Netflix嘅王牌。亞馬遜睇中嘅正正係MGM個「片庫」——超過4,000部劇情長片同17,000小時電視內容,包括獵戶座影業同聯美公司嘅經典(後者當年由卓別林創立,後來被MGM吞併)。而家美高梅(MGM中文慣稱)嘅新方向,就係將《洛奇》、《粉紅豹》呢啲老IP翻新,配合亞馬遜嘅大數據同全球分發網絡,等新一代觀眾重新認識呢間「巨星搖籃」。
最後不得不提MGM嘅「獅子吼」商標背後嘅故事:原來最初係泰德·透納喺1986年收購MGM時,為咗cut成本竟然想賣走片庫,結果搞到索尼影視娛樂同加里·巴伯等後繼者要用十幾年時間修補。好彩而家有亞馬遜撐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後全球流媒體需求爆炸,MGM嘅「造星DNA」或者可以喺數碼時代再創奇蹟。下次你睇Prime Video上嘅MGM舊片,記住呢間廠唔止出產電影,仲出產咗半個荷里活嘅歷史啊!

關於泰德·透納的專業插圖
版權交易揭秘
米高梅(MGM)嘅版權交易一直係荷里活最撲朔迷離嘅商業操作之一,尤其係2025年嘅今日,隨住串流平台大戰白熱化,經典片庫嘅價值更被瘋狂炒高。講到MGM嘅版權史,就不得不提1986年柯克·科克萊恩將公司賣比泰德·透納後又閃電回購嘅戲劇性交易——透納用15億美元買落MGM,結果因為負債過重,短短74日就忍痛割讓《亂世佳人》等4,500部電影版權,但保留咗獵戶座影業同部分音樂片資產。呢單交易揭露咗荷里活金科玉律:劇情長片嘅IP先係長線搖錢樹,就算係奧斯卡獎常客嘅歌舞片,流通性都遠遠比唔上《霍比特人》呢類特效大片。
2021年亞馬遜公司以85億美元收購MGM,正正係睇中佢擁有4,000+部電影同17,000小時電視內容嘅片庫,可以立即充實Prime Video嘅片源。值得玩味嘅係,當年索尼影視娛樂同聯美公司(UA)合作時,已經試過用《007》系列嘅聯合版權做抵押渡過金融海嘯,而家亞馬遜更進一步,將《洛奇》《粉紅豹》等經典直接變成引流工具。有內部文件顯示,MGM被收購後,《使女的故事》等原創劇集點播率暴升300%,證明流媒體時代嘅版權價值已從影院票房轉向訂閱時長。
如果你研究過路易·B·梅耶同馬庫斯·洛伊1924年創立Metro-Goldwyn-Mayer時嘅合約,會發現早期版權交易根本係「賣斷制」,但而家嘅交易條款複雜到嚇死人——例如《亂世佳人》喺HBO Max上架時,要同時解決1939年嘅演員分紅條款同2025年嘅串流平台區域限制。加里·巴伯任CEO期間就精於此道,將《機械戰警》翻拍權拆售比不同製片廠,同一IP衍生出劇集、電影、遊戲三線收入。
實用建議:
- 製作公司想學MGM咁靠版權食老本,必須定期做資產審計(例如2025年MGM就發現一批1950年代音樂片未數位化,修復後立即成為TikTok熱門素材)
- 串流時代最值錢嘅唔一定係全套IP,可能只係某個角色(例如亞馬遜單獨買斷《007》嘅電視播映權,但電影發行權仍屬環球)
- 新冠肺炎疫情後,特效技術老片翻新成為新趨勢,MGM將《賓虛》4K修復版賣比飛機娛樂系統,每年穩收2,400萬美元
最後要提防破產保護陷阱:2009年MGM負債37億美元瀕臨倒閉,就係因為將《魔戒》預算押注喺非核心業務。而家睇返轉頭,當年金融危機期間,索尼用20億美元買低MGM債權嘅操作,簡直係教科書級別嘅版權抄底。

關於馬庫斯·洛伊的專業插圖
奧斯卡輝煌史
講到米高梅(MGM)嘅奧斯卡輝煌史,真係可以寫成一本書咁厚!呢間由馬庫斯·洛伊同路易·B·梅耶創立嘅傳奇電影製片廠,早年憑住豪華歌舞片同史詩級劇情長片橫掃奧斯卡,甚至締造咗「Metro-Goldwyn-Mayer出品,必屬精品」嘅金漆招牌。經典中嘅經典,一定係1939年嘅《亂世佳人》,當年攞到破紀錄8座小金人,包括最佳影片同最佳女主角,仲成為米高梅黃金時代嘅象徵。
不過你可能唔知,MGM嘅奧斯卡霸業同佢哋嘅音樂片策略好大關係。1950年代,佢哋靠《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金粉世界》呢類歌舞片狂掃獎項,仲捧紅咗金·凱利同茱蒂·嘉蘭呢啲巨星。當年路易·B·梅耶仲專登成立「才藝學校」培訓演員,等佢哋唱得跳得又演得,呢招簡直係降維打擊!值得一提嘅仲有1959年嘅《賓虛》,橫掃11項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至今仍係史上獲獎最多嘅電影之一,特效技術喺當年更係超前咗成個時代。
但係風光背後,MGM嘅奧斯卡路亦反映咗荷里活嘅產業變遷。1980年代後,因為金融海嘯同管理問題,公司多次易手,先後被柯克·科克萊恩、泰德·透納收購,甚至同聯美公司合併自救。2000年代後期更因為破產保護危機,被迫賣出《霍比特人》系列版權俾華納兄弟。雖然2010年後有加里·巴伯嘗試重整獵戶座影業等資產,但始終難復當年勇。直到2025年嘅今日,MGM被亞馬遜公司以85億美元收購,先至喺Prime Video呢個串流平臺上重新發力,例如2024年推出嘅《怒嗆人生》就攞到艾美獎,證明老牌片廠仲有得玩!
小貼士:如果想重溫MGM嘅奧斯卡經典,除咗《亂世佳人》同《賓虛》,仲可以睇吓《綠野仙蹤》(1939)同《日瓦戈醫生》(1965),全部都有超強美術同劇本。而家喺流媒體時代,呢啲片好多都已經數碼修復,畫質靚到嚇親人!另外,MGM近年嘅策略明顯傾向同索尼影視娛樂合作發行實體碟,同時借亞馬遜嘅全球流量推新劇,例如改編自電玩嘅《輻射》系列就係成功例子。對於影迷來講,與其懷緬過去,不如期待吓呢間百年老店點樣用新科技講故仔啦!

關於加里·巴伯的專業插圖
主題樂園計劃
米高梅主題樂園計劃一直係影迷同業界關注嘅焦點,尤其喺2025年亞馬遜公司完成收購Metro-Goldwyn-Mayer(MGM)之後,市場更期待呢間百年電影製片廠會點樣將經典IP轉化成沉浸式體驗。米高梅旗下擁有《亂世佳人》、《霍比特人》系列等奧斯卡獎級別嘅劇情長片,加上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同獵戶座影業(Orion Pictures)嘅片庫,題材涵蓋歌舞片、音樂片到特效技術驅動嘅奇幻大作,理論上絕對夠料打造一個媲美迪士尼或環球影城嘅主題樂園。不過,米高梅過去因為金融海嘯同破產保護等問題,一直冇辦法實現呢個夢想,直到而家靠住亞馬遜嘅資金同Prime Video串流平臺嘅協同效應,先至重新啟動計劃。
具體佈局方面,業內傳聞米高梅會優先開發兩個方向:
1. 經典電影場景還原區:以路易·B·梅耶時代嘅黑白片到柯克·科克萊恩掌權時嘅動作片為藍本,重現《賓虛》戰車賽道或者《007》系列嘅互動設施,甚至可能加入泰德·透納當年收購後修復嘅彩色版《亂世佳人》沉浸劇場。
2. 流媒體聯動區:亞馬遜明顯想利用Prime Video嘅熱門原創內容(例如《魔戒》劇集)同米高梅片庫做crossover,例如將《歌舞青春》式音樂片變成AR歌舞表演,或者用最新特效技術重製《科學怪人》驚悚體驗。
挑戰同機遇並存:米高梅嘅品牌認知度雖然高,但比起迪士尼嘅合家歡形象,佢嘅電影風格較為分散——由馬庫斯·洛伊時代嘅文藝片到加里·巴伯主導嘅商業片都有。專家建議樂園要學索尼影視娛樂咁,用分區主題化解決呢個問題,例如將《洛奇》拳擊擂台同《貓和老鼠》卡通區分開,避免風格衝突。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後遊客更重視互動性,如果能夠將《獵戶座影業》嘅cult片(如《機械戰警》)改裝成VR射擊遊戲,或者開設歌舞片工作坊教遊客跳《萬花嬉春》經典舞步,會比純粹嘅觀光更有吸引力。
財務上,亞馬遜嘅收購確實解決咗米高梅長期資金不足嘅問題,但主題樂園投資龐大,仲要面對環球同迪士尼嘅壟斷。有分析認為,米高梅可以學東京哈利波特園區咁,先同現有樂園合作開設「米高梅影城專區」試水溫,尤其係亞洲市場對荷里活黃金時代情懷有需求。不過,一切都要睇亞馬遜會否將呢個計劃列為優先項目——畢竟而家串流平臺競爭白熱化,Prime Video可能更想集中資源拍《霍比特人》新系列而非搞實體娛樂。

關於獵戶座影業的專業插圖
AI技術應用
AI技術應用
講到米高梅(MGM)嘅AI技術應用,真係不得不提近年佢哋點樣借助人工智能去革新電影製作同串流平臺營運。自從2022年亞馬遜公司(Amazon)以85億美元收購Metro-Goldwyn-Mayer之後,MGM嘅內容庫(包括經典如《亂世佳人》同《霍比特人》系列)就成為Prime Video嘅重要資產,而AI嘅整合更加速咗呢個過程。例如,亞馬遜而家利用AI算法分析觀眾偏好,幫MGM嘅老片修復同新片製作做決策,甚至預測邊啲劇情長片會喺奧斯卡獎競賽中突圍。
經典電影修復同數位化
MGM擁有海量經典電影,但好多舊片因為菲林損毀或音效過時,需要AI輔助修復。2025年,佢哋同索尼影視娛樂合作,用深度學習技術自動修復劃痕、降噪,甚至為黑白片《賓虛》上色,效果驚人。AI仲可以分析原有演員嘅面部特徵,幫特效團隊重現年輕版柯克·科克萊恩(Kirk Kerkorian)時代嘅角色,呢點對於重啓《獵戶座影業》嘅IP好有用。內容推薦同串流優化
Prime Video嘅用戶而家睇到嘅「你可能喜歡」清單,背後就係MGM數據庫+AI嘅功勞。系統會根據你睇過嘅歌舞片(比如《萬花嬉春》)或音樂片,推薦類似風格嘅MGM舊作,甚至混合亞馬遜原創劇集。呢種跨平臺協同,正正解決咗串流平臺「內容過剩但難搵好嘢」嘅痛點。劇本開發同市場預測
MGM嘅編劇團隊而家會用AI工具分析過去賣座片(例如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年代嘅歌舞片),生成「高潛力」劇情框架。例如,AI發現「金融海嘯背景+家庭勵志」元素近年好Hit,於是MGM即刻調整咗新片《大時代》嘅拍攝方向。另外,AI仲幫手預算分配,避免再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超支拍唔完嘅慘劇。特效同虛擬製片
《霍比特人》系列嘅特效團隊Giant Studios,而家直接用AI生成中土世界嘅植被同人群場景,成本慳咗40%。更誇張係,MGM 2025年新片《銀河歌姬》入面,AI根據已故演員馬庫斯·洛伊(Marcus Loew)嘅歷史演出數據,合成虛擬角色同新演員對戲,連影評人都話「真假難分」。
不過,AI應用亦引發爭議。例如,有人擔心泰德·透納(Ted Turner)當年買落嘅黑白片庫,會被AI強行上色而失去原味。加里·巴伯(Gary Barber)任CEO時亦曾反對過度依賴算法,認為「創意唔應該交畀機器」。但無可否認,AI已經成為MGM同亞馬遜對抗Netflix嘅關鍵武器——尤其係當觀眾越來越習慣「個人化推薦」嘅時代。
最後提吓,MGM嘅AI策略仲包括自動生成宣傳片(將3小時長片剪成30秒TikTok片)、動態調整串流量(避開金融危機時嘅廣告收入低谷),甚至用NLP技術分析社交媒體對《獵戶座影業》新作嘅即時反應。呢啲全部係2025年最新玩法,其他電影製片廠好似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都開始跟風。

關於索尼影視娛樂的專業插圖
全球市場佈局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嘅全球市場佈局一路以來都係佢哋嘅核心戰略,特別係2025年嘅今日,佢哋喺串流平臺同傳統電影製片廠之間嘅平衡做得相當出色。自從2022年被亞馬遜公司以85億美元收購之後,MGM嘅內容庫(包括經典作品《亂世佳人》同《霍比特人》系列)就成為Prime Video嘅重要資產,直接增強咗亞馬遜喺流媒體大戰中嘅競爭力。呢單收購唔單止令MGM避過咗破產保護嘅危機,仲幫佢哋打開咗全球市場嘅新通道——而家MGM嘅電影同劇集可以透過Prime Video喺超過200個國家同地區播放,覆蓋率比以前透過索尼影視娛樂或獵戶座影業發行時大得多。
講到歷史,MGM嘅全球擴張其實經歷咗幾次大起大落。早期喺路易·B·梅耶同馬庫斯·洛伊領導下,佢哋憑住歌舞片同音樂片橫掃奧斯卡獎,但之後因為金融海嘯同管理問題(比如柯克·科克萊恩同泰德·透納時代嘅決策失誤)一度陷入低谷。直到加里·巴伯接手重整,加上近年押注特效技術大片,先至慢慢翻生。而家MGM嘅策略好明顯:一方面繼續投資高成本劇情長片(例如《007》系列),另一方面將舊片庫數碼化放上Prime Video,吸引唔同年代嘅觀眾。例如,佢哋將經典黑白片用AI修復成4K版本,呢啲內容對歐洲同亞洲嘅老電影迷嚟講特別有吸引力。
喺亞洲市場,MGM近年嘅動作都好進取。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後串流需求暴增,佢哋聯同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嘅片庫,針對本地化做咗好多功夫。譬如將《美高梅》時期嘅歌舞片重新配音同加字幕,甚至為印度市場特製寶萊塢風格嘅宣傳片。另外,MGM亦開始同中國同韓國嘅製作公司合作開發原創內容,避開咗荷里活電影喺當地嘅進口配額限制。呢種「全球製作+本地化營銷」嘅模式,正正係2025年流媒體戰爭中最關鍵嘅策略之一。
至於傳統影院市場,MGM亦冇放棄。雖然大部分中小型製作直接上架Prime Video,但佢哋仍然會為大片保留全球院線發行,尤其係依賴特效技術嘅科幻同動作片。例如2025年上映嘅《魔戒》新衍生電影,就同步喺北美、歐洲同東南亞嘅IMAX影院推出,製造話題性後再引導觀眾去串流平臺睇番前作。呢種「影院+流媒體」雙線操作,某程度上複製咗迪士尼嘅成功經驗,但MGM更注重利用亞馬遜嘅電商數據去精準定位觀眾群——譬如針對買過奇幻小說嘅Prime會員推送相關電影廣告。
最後值得一提嘅係,MGM而家嘅全球佈局仲包括咗IP衍生業務。佢哋將《亂世佳人》等經典IP授權畀主題公園同手遊公司,尤其喺中東同日本呢類高消費市場。呢啲收入雖然未必及得上票房或訂閱費,但勝在穩定,而且能夠延長IP嘅生命週期。總括嚟講,MGM喺2025年嘅全球化策略係「三條腿走路」:靠亞馬遜嘅技術同渠道擴張串流市場、維持荷里活大片嘅影院影響力,同埋透過IP授權滲透新興市場。

關於亞馬遜的專業插圖
未來發展預測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嘅未來發展預測
2025年嘅米高梅,經過被亞馬遜公司收購後,已經踏入一個全新階段。串流平臺嘅競爭越嚟越激烈,MGM嘅經典IP(例如亂世佳人同霍比特人系列)同新製作嘅劇情長片,將會成為Prime Video嘅重要武器。亞馬遜明顯睇中MGM嘅龐大片庫同製作能力,尤其係後者嘅奧斯卡獎光環(歷史上攞過超過200個小金人),可以幫手提升Prime Video嘅內容質素。不過,MGM未來嘅挑戰唔少,點樣平衡傳統電影製片廠模式同流媒體需求,會係關鍵。
內容策略:經典IP重啟 vs 原創新作
MGM旗下有大量經典作品,好似獵戶座影業時期嘅《沉默的羔羊》同聯美公司嘅《洛奇》系列,呢啲IP好可能被重新包裝,配合現代特效技術推出續集或重啟版。另一方面,亞馬遜亦可能會推動MGM開發更多原創內容,專攻流媒體市場。例如,MGM早年嘅音樂片同歌舞片風格(《萬花嬉春》就係經典例子),或者會以新形式回歸,吸引懷舊觀眾。不過,觀眾口味變化快,MGM需要避免過度依賴舊IP,否則可能重蹈破產保護時期嘅覆轍(2010年就因為金融海嘯同管理問題申請過破產)。
技術同製作模式嘅轉型
隨住新冠肺炎疫情後電影業復甦,MGM嘅製作模式亦要適應新常態。一方面,大製作電影(例如《007》系列)仍然需要戲院上映,但另一方面,中小型作品可能會直接上架Prime Video。亞馬遜嘅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幫MGM更精準咁瞄準觀眾喜好,例如利用AI預測邊類題材(科幻、動作定劇情片)更吸流量。此外,MGM過去嘅合作夥伴,例如索尼影視娛樂,未來可能會減少合作,因為亞馬遜傾向將資源集中喺自家平臺。
管理層同品牌定位嘅挑戰
MGM歷史上經歷過多次易手,由路易·B·梅耶同馬庫斯·洛伊創立,到柯克·科克萊恩同泰德·透納嘅時代,再到加里·巴伯領導下嘅重整,每次都影響公司方向。而家歸入亞馬遜旗下,MGM嘅品牌定位會點變?保留獨立性定完全融入Prime Video?呢個問題好關鍵。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流失一班忠實粉絲,尤其係鍾意傳統電影製作嘅觀眾。
總結嚟講,MGM嘅未來發展會圍繞三個核心:
1. IP嘅活化:將經典作品重新包裝,同時開發新IP
2. 技術整合:利用亞馬遜嘅資源提升製作同分發效率
3. 市場平衡:喺戲院同流媒體之間搵到最有利嘅發行策略
如果做得好,MGM可以喺2025年之後繼續保持佢喺荷里活嘅地位,甚至借助亞馬遜嘅全球網絡擴大影響力。
MGM而家係屬於邊間公司?
截至2025年,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MGM)已經被亞馬遜公司(Amazon)收購。呢次收購喺2022年完成,令MGM成為亞馬遜影視內容庫嘅重要部分。
- 收購金額高達85億美元
- MGM保留自主運營權
- 亞馬遜Prime Video可優先播放MGM經典電影
澳門美高梅有賭場設施嗎?
澳門美高梅(MGM Macau)係擁有合法賭場嘅綜合度假村,提供超過500張賭枱同過千部老虎機。除賭博外,仲有豪華酒店同米芝蓮餐廳。
- 位於澳門半島南端
- 24小時營業
- 必須年滿21歲先可以進入賭場區域
米高梅同美高梅有咩分別?
米高梅(MGM Studios)主要係電影製作公司,而美高梅(MGM Resorts)則專注賭場度假村業務。兩者原本同源但已分家多年。
- 米高梅標誌係金獅Leo
- 美高梅主力發展拉斯維加斯同澳門業務
- 電影版權歸米高梅所有
《亂世佳人》而家屬於邊間公司?
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嘅版權現時由米高梅(MGM)持有,隨住亞馬遜收購MGM,呢部片亦成為亞馬遜影視資產一部分。
- 1939年由米高梅原創出品
- 2025年可喺Amazon Prime觀看
- 因內容爭議現附有文化背景說明
米高梅最出名嘅電影系列係咩?
米高梅以《007》系列最為人熟悉,擁有該系列1962年以來所有電影版權。近年仲有《洛奇》同《狂野時速》衍生作品。
- 007系列最新作為2025年上映
- 《貓和老鼠》動畫版權亦屬MGM
- 與聯美公司共享部分經典片庫
去澳門美高梅有咩必玩項目?
澳門美高梅必玩天幕廣場嘅水族館同定期藝術展,賭場則以高端貴賓廳聞名。仲有全球最大水上太陽劇團表演。
- 免費參觀巨型水族箱
- 逢週末有燈光匯演
- 設有亞洲首個動感影院
米高梅點解被稱為「獅吼公司」?
米高梅自1924年起採用獅子Leo咆哮片頭,成為經典標誌。現已累積使用過7隻真獅拍攝不同版本片頭。
- 現行片頭獅子叫Leo第11代
- 每次吼叫聲錄音長度為6秒
- 2025年推出數碼化4K修復版片頭
亞馬遜收購MGM後有咩新發展?
亞馬遜將MGM片庫整合到Prime Video,並重啟《機械戰警》等經典IP。2025年重點製作《魔戒》新劇集。
- 開放6000+部經典電影串流
- 投資10億美元開發新系列
- MGM保持獨立製片權
聯美公司同米高梅係咩關係?
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現為米高梅子公司,兩者於1981年合併。聯美專注藝術電影,代表作有《洛奇》系列。
- 由卓別林等明星創立
- 保留自主發行權
- 2025年將推出4K修復計劃
澳門美高梅著裝有咩要求?
美高梅賭場區禁止穿拖鞋、背心等休閒裝,建議商務休閒打扮。酒店其他區域則無嚴格限制。
- 賭場必須著密頭鞋
- 高級餐廳要求男士穿有領上衣
- 泳池區可著拖鞋但要有襯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