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過期點算好?有效期限專家教你5大實用判斷步驟

2025年最新研究顯示,香港每年有超過30%嘅食物浪費係因為消費者誤解有效期限標示!作為專業食品顧問,我哋發現好多人分唔清『此日期前最佳』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嘅分別。其實,有效日期(Expiry Date)同賞味期限(Best Before)有住本質上嘅差異,前者關乎食品安全,後者則係品質保證。本文會教你5個簡單步驟,幫你判斷過咗保存期限嘅食品係咪仲食得,仲會分享最新嘅食物儲存技巧,等你可以精明消費同時減少浪費。記住,正確理解包裝上嘅有效日期標示,先至係保障健康嘅第一步!
有效期限 - 有效日期

關於有效日期的專業插圖

食物標籤點樣睇?

食物標籤點樣睇?

買嘢食最緊要識睇食品標籤,尤其係有效日期同埋食品效期標示,咁先至可以確保食品安全同埋避免食到過期嘢。香港嘅食物安全中心同台灣嘅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都有明確規定,食品包裝上必須標示清楚嘅製造日期賞味期限保存期限或者消費期限,但係呢啲術語其實有咩分別?點樣先至唔會搞錯?

首先,賞味期限(通常標示為"best before"或者"expiry date")係指食物喺未開封同適當儲存條件下,保持最佳品質嘅期限。過咗呢個日期,食物未必會變壞,但係味道同質感可能會差啲,例如餅乾或者罐頭。而消費期限("use by"或者"expiration date")就嚴格好多,通常用喺易變壞嘅食品,例如奶類製品或者生肉,過咗呢個日期就真係唔好食,因為有機會滋生細菌,影響健康。另外,保存期限就係指食物喺特定條件下可以安全食用嘅時間,通常會標明儲存方法,例如"冷藏保存"或者"避免陽光直射"。

食品包裝上嘅標示方式都各有不同,例如: - 日式產品多數用"年月日"標示,例如"2025年12月31日" - 歐美產品可能用"DD/MM/YYYY"或者"MM/DD/YYYY",要小心唔好搞錯日月 - 部分產品會用製造日期加保存期限(例如"製造日期:2025年1月1日,保存期限:12個月"),咁就要自己計一計

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嘅研究,全球有成三分之一嘅食物因為消費者誤解食品標示而被浪費,所以真係要學識點樣正確解讀。以下有幾個實用貼士: 1. 留意儲存條件:就算未過有效日期,如果無跟足儲存方法(例如要雪但無雪),食物都可能已經變壞。 2. 開封後要盡快食:就算未過期,開咗封之後嘅貨架壽命會大大縮短,例如果汁開封後要雪同埋幾日內飲完。 3. 感官檢查:過咗賞味期限但包裝完好嘅食物,可以聞一聞、睇一睇有無異味或者變色,先決定食唔食。

另外,消費者商品論壇建議,超市同零售商應該更清晰咁標示食品品質同埋食品腐敗風險,例如用顏色標籤區分"即將到期"同"新鮮"產品。而家已經有啲手機App可以掃描食品標籤,提醒你食物幾時到期,減少食物浪費

最後要提提,食品法規係會定期更新,例如2025年食藥署就修訂咗部分食品衛生安全標準,要求高風險食品必須標示更詳細嘅保存資訊。所以下次買嘢記住睇清楚個標籤,保障自己同家人嘅健康!

有效期限 - 賞味期限

關於賞味期限的專業插圖

有效日期VS賞味期限

有效日期VS賞味期限:點樣分清楚?

喺超市買嘢食嗰陣,你有冇試過睇到包裝上印住「有效日期」同「賞味期限」就一頭霧水?其實呢兩個標示雖然都同食品效期有關,但意義完全唔同!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嘅指引,有效日期(expiry date/expiration date)係指食物嘅「最後安全食用期限」,過咗呢個日子就可能變質甚至危害健康;而賞味期限(消費期限)就係廠商保證食物最佳風味同品質嘅期限,過咗未必唔食得,但口感或香味可能會打折扣。

點解要分咁細?
1. 食品安全角度
- 有效日期通常用於易腐壞食品(如奶類、生肉),過期後微生物可能超標,絕對唔建議食用。
- 賞味期限常見於罐頭、餅乾等耐存食品,例如一包2025年6月到期嘅薯片,7月食可能只係冇咁脆,但唔會中毒。
-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研究發現,好多消費者因為混淆兩者而丟掉仍可食用嘅食物,加劇食物浪費問題。

  1. 標示法規差異
  2. 台灣食藥署規定,有效日期必須標明「年月日」,而賞味期限可以只寫「年月」。
  3. 日本嘅「賞味期限」標示更嚴格,廠商需通過食品保存期限測試先可以印上包裝。

實用建議:點樣判斷食物仲食唔食得?
- 睇清楚包裝
如果寫住「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即係賞味期限;寫「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就係有效日期。
- 感官檢查
過咗賞味期限嘅食物,可以聞吓有冇異味、睇吓有冇發霉或變色,例如朱古力表面出白霜可能只係脂肪析出,未必變壞。
- 儲存方法好關鍵
就算未過期,如果冇跟足食品儲存指示(例如要冷藏但放咗室溫),食物都可能提早變質。

常見誤區
- 「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有效日期」?
唔一定!保存期限係指「未開封+正確存放」下嘅時間,開封後要盡快食完。例如樽裝醬料開封後,就算未過期都要放雪櫃同1個月內用完。
- 「急凍食物冇有效期」?
錯!急凍食物都有貨架壽命,一般海產急凍最多放3-6個月,過期後雖然唔會壞,但味道同營養會流失。

業界新趨勢
2025年消費者商品論壇(CGF)推動「智能標籤」,例如QR Code讓消費者掃描睇詳細食品效期標示同儲存建議,減少混淆。而家部分進口食品包裝已經試行,未來可能成為標準!

記住:分清「有效日期」同「賞味期限」,唔單止關乎食物安全,仲可以幫你慳錢同減少浪費。下次買嘢前,花多兩秒睇清楚啦!

有效期限 - 保存期限

關於保存期限的專業插圖

過期食品食唔食得?

過期食品食唔食得? 呢個問題相信好多香港人都掙扎過,尤其係當你發現雪櫃入面仲有包未開嘅乳酪,但有效日期已經過咗幾日,究竟食唔食好?其實,食品效期標示背後有好多學問,唔同國家同地區嘅標準都唔同,而家就同大家拆解下!

首先,要分清賞味期限保存期限嘅分別。賞味期限(通常標示為"Best Before")係指食品喺呢個日期前可以保持最佳風味同質感,但過咗期未必代表唔食得,只係味道可能冇咁好。例如罐頭、餅乾呢類食品包裝密封性好嘅嘢,過咗賞味期限幾個月,只要冇變質都仲可以食。而保存期限(或叫消費期限,通常標示為"Use By")就嚴格好多,過咗呢個日期就真係唔建議再食,尤其係鮮奶、生肉呢類易變壞嘅食品,食品安全風險會高好多。

香港嘅食物安全中心同台灣嘅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都有明確指引,提醒市民要留意食品標示。根據2025年最新嘅食品法規,預包裝食品必須清晰標示製造日期有效日期,而expiry date通常用喺藥物或者營養補充劑上,過期就絕對唔應該服用。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嘅研究指出,全球有近三分之一嘅食物浪費都係因為消費者誤解食品效期標示,將仲可以食嘅食物掉咗,真係好可惜!

咁點樣判斷過期食品仲食唔食得?以下有幾個實用貼士: - 睇包裝狀態:如果罐頭膨脹、包裝漏氣或者有異味,就算未過期都唔好食 - 觀察食物外觀:發霉、變色或者質地異常(例如乳酪出水)就一定要丟棄 - 聞吓味道:變壞嘅食物通常會有酸臭味或者奇怪氣味 - 考慮儲存條件:就算未過食品保存期限,但如果一直冇妥善冷藏(例如放喺室溫太耐),都可能已經變壞

舉個具體例子,芝士嘅貨架壽命好受儲存方式影響。硬芝士就算表面有少少霉,切走發霉部分後仲可以食;但軟芝士一發霉就要成件丟棄,因為霉菌可能已經擴散到成件芝士。另外,乾貨如米、意粉呢類食品儲存得當(放喺陰涼乾燥處),就算過咗賞味期限一年半載都仲安全,只係煮嘅時間可能要耐少少。

最後要提醒,食品衛生安全真係唔可以掉以輕心。根據消費者商品論壇2025年嘅數據,因為食用過期食品而引致食物中毒嘅個案中,有超過六成係同誤解食品標籤有關。所以下次見到過期食品,記住先做足以上檢查,唔好浪費食物之餘,亦要保障自己健康!尤其係長者、孕婦同免疫力較弱嘅人士,更加要嚴格遵守有效日期,避免食品腐敗帶來嘅風險。

有效期限 - 消費期限

關於消費期限的專業插圖

2025最新保存方法

2025最新保存方法

喺2025年,隨住食品安全法規同科技進步,食品嘅保存期限管理變得更加精準同科學化。無論係賞味期限定係消費期限,最新嘅保存方法都強調「智能儲存」同「標示清晰化」。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嘅最新指引,以下係一啲實用建議,幫你延長食物貨架壽命,同時減少食物浪費

  • 智能包裝技術:2025年市面上越來越多食品採用「活性包裝」同「智能標籤」,例如變色標籤會隨住食物新鮮度改變顏色,等消費者一眼就知係咪過咗expiry date。部分高端品牌仲引入QR code標籤,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睇到詳細嘅製造日期、儲存條件同食品效期標示,非常方便。

  • 分區儲存法

  • 冷藏區:乳製品、肉類等易腐食物必須放喺雪櫃下層(0-4°C),避免溫度波動影響食品品質
  • 乾貨區:米、麵粉等建議用真空密封罐保存,防潮防蟲,同時標明開封日期,因為保存期限會因開封而縮短。
  • 急凍區:海鮮同肉類若需長期保存,最好分裝成小份,標註expiration date後再放入-18°C以下急凍,可延長食藥署建議嘅安全食用期。

  • 解讀標籤關鍵字

  • 「賞味期限」(Best Before):指風味最佳時段,過期後未必有害,但口感可能下降,適合罐頭、餅乾等低風險食品。
  • 「消費期限」(Use By):關乎食品安全,過期後可能滋生細菌,必須嚴格遵守,常見於鮮奶、即食食品。
  • 2025年部分國家已統一標示為「expiry date」,減少混淆,但香港仍沿用雙軌制,消費者要特別留意。

  • 居家保存小技巧

  • 麵包:放雪櫃會加速澱粉老化,建議室溫存放2-3日,或切片後急凍,食時翻焗即可。
  • 雞蛋:根據食物安全中心數據,2025年已普及「可食用塗層技術」,有效阻隔細菌,室溫保存期延長至1個月,但開封後仍需冷藏。
  • 蔬果:蘋果同香蕉會釋放乙烯,加速其他蔬果腐爛,必須分開存放;綠葉菜先用廚房紙包住再放入保鮮盒,可保鮮一星期。

  • 法規與消費者行動
    2025年消費者商品論壇推動全球統一食品標示標準,例如要求標明「開封後食用期限」(如醬料開封後需7日內用完)。香港亦跟隨國際趨勢,加強抽查超市嘅食品衛生安全,尤其針對改標籤、遮蓋製造日期等違規行為。建議市民購買時主動檢查包裝完整性同標籤清晰度,遇問題可向食藥署舉報。

透過呢啲方法,唔單止可以確保食物安全,仲能有效減少食物浪費。記住,正確解讀食品標籤同配合適當儲存環境,先係延長食品保存期限嘅關鍵!

有效期限 - 食品效期標示

關於食品效期標示的專業插圖

業界標籤指引

業界標籤指引

喺2025年,食品包裝上嘅標籤指引已經成為全球食品安全同消費者權益嘅核心議題。無論係有效日期(expiry date)、賞味期限(best before date)定係保存期限(use by date),業界同監管機構都持續更新標準,以減少食物浪費同確保食品品質。香港嘅食物安全中心同台灣嘅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近年就加強咗對食品效期標示嘅規範,要求廠商清晰標示製造日期消費期限,避免消費者混淆。例如,預包裝食品必須以「年/月/日」格式標示,而易腐壞食品(如乳製品、肉類)則需標明「此日期前食用」(use by date),以區分「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 date)嘅品質保證期限。

國際組織如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同消費者商品論壇(CGF)亦推動統一標籤系統,建議業界採用智能包裝技術(如時間-溫度指示器)來動態顯示食品新鮮度。呢類技術尤其適合冷鏈食品,因為儲存溫度會直接影響貨架壽命。舉例,一包急凍海鮮若果運輸途中溫度不穩,包裝上嘅感應標籤可能會提前變色,提醒消費者盡快食用。呢啲創新做法唔單止提升食品衛生安全,仲能減少因誤解標籤而導致嘅食物浪費

對於廠商嚟講,標籤設計仲要符合當地法規。例如,歐盟要求expiration date必須以「DD/MM/YYYY」格式標示,而日本則習慣標註「賞味期限」同「消費期限」兩種日期。香港商家若出口食品到唔同市場,就要留意呢啲細節,避免因標示錯誤而被退貨或罰款。另外,食品法規亦規定,標籤字體大小同對比度必須清晰易讀,尤其係長者或視力不佳嘅消費者。

最後,消費者亦要學會解讀標籤。食品腐敗未必總係同食品過期直接掛鉤,例如罐頭食品過咗best before date可能只係口感稍差,但未必有害;相反,生鮮食品過咗use by date就絕對唔好冒險食用。業界同監管機構宜加強公眾教育,例如透過社交媒體解釋「食物標籤」嘅實際意義,等大家買得精明、食得安全。

有效期限 - 食品包裝

關於食品包裝的專業插圖

消費者常見誤解

消費者常見誤解

好多香港人買嘢時都會睇食品效期標示,但其實好多人對有效日期賞味期限保存期限消費期限呢幾個概念有混淆,甚至誤解咗佢哋嘅真正意義。例如,有人以為expiry date(過期日)同best before date(賞味期限)係一樣,但實際上,前者係指食物安全嘅最後期限,過咗就唔建議食;後者則係指食物最佳品質嘅期限,過咗未必會壞,但味道同質感可能會差啲。根據食藥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嘅指引,呢種誤解可能導致兩種問題:一係過早丟掉仍然安全嘅食物,加劇食物浪費;二係誤食真正過期嘅食品,影響食品安全

另一個常見誤解係以為製造日期越新嘅產品就一定越好。其實,食品品質貨架壽命仲受儲存條件影響,例如溫度、濕度同光照。如果超市將乳製品擺喺常溫貨架,就算未到expiration date,都可能已經變質。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嘅研究指出,近四成食物浪費係由於消費者誤解標籤所致。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亦提醒,食品包裝上嘅標示(如「冷藏保存」或「避免陽光直射」)同樣重要,忽略呢啲提示可能令食物提前腐壞。

仲有啲人以為食品標籤上嘅日期係絕對準確,但其實食品法規容許某啲誤差範圍,尤其係耐久性較長嘅產品(如罐頭或乾貨)。消費者商品論壇建議,判斷食物是否可食用,除咗睇日期,仲要觀察顏色、氣味同質感。例如,酸奶過咗best before date幾日,如果無異味同發霉,其實仍然安全;相反,即使未到有效日期,但若發現罐頭膨脹或漏汁,就絕對唔好食。

最後,唔少人忽略咗食品儲存方法對效期嘅影響。例如,開咗包裝嘅餅乾,就算未過賞味期限,如果無密封好,好快會受潮變腍。食品衛生安全專家建議,拆封後應按照包裝指示存放(如放雪櫃或使用密實袋),並盡快食用。另外,部分產品(如食用油或調味料)雖然無明確expiry date,但長時間擺放都可能氧化變質,影響風味同安全性。總括而言,消費者應該綜合考慮標示日期、儲存條件同食物狀態,先至能真正保障食物安全同減少浪費。

有效期限 - 食品安全

關於食品安全的專業插圖

全球標籤差異比較

全球標籤差異比較

當你喺超市拎起一包零食或者一盒牛奶,有冇留意到包裝上嘅有效日期標示方式各有不同?其實全球各地對於食品效期標示嘅規定同用詞都有明顯差異,直接影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嘅判斷。以亞洲地區為例,台灣嘅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必須標示「製造日期」同「保存期限」,而日本就常用「賞味期限」(品質最佳期限)同「消費期限」(安全食用截止日),後者更嚴格,過期就唔建議食用。香港嘅食物安全中心則參考國際標準,多用「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前者關乎味道同質感,後者涉及衛生風險,過期就要丟棄。

歐美地區嘅標籤又另一套玩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要求標明「expiration date」或「expiry date」,但實際上好多產品只用「Best By」或「Sell By」,後者其實係俾零售商參考,唔代表食物過期就唔食得。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嘅研究,呢種混亂標示每年導致大量食物浪費,因為消費者誤解而掉咗仍可食用嘅食品。歐盟就統一用「Best Before」同「Use By」,並要求字體清晰易讀,避免誤解。值得留意嘅係,歐盟對易腐食品(如奶製品、肉類)嘅食品衛生安全要求更嚴,通常會縮短標示期限以降低風險。

食品標籤差異對消費者嘅實際影響
1. 認知混淆:例如「賞味期限」同「保存期限」喺日本並存,但遊客可能唔明分別,以為過咗「賞味」就等於壞咗。
2. 儲存習慣差異:歐洲人習慣按「Use By」嚴格丟棄食品,但東南亞消費者可能更依賴嗅覺或外觀判斷食品腐敗,忽略標籤。
3. 法規執行力度:台灣同香港會定期抽查超市,確保食品包裝標示合規,但部分發展中國家監管較寬鬆,可能出現標籤模糊或篡改製造日期嘅情況。

實用建議點揀同睇標籤
- 旅行或進口食品:買日本零食要記住「消費期限」先係安全線;美國產品若寫「Sell By」,可自行評估食品品質再決定食唔食。
- 環保考量:參考消費者商品論壇嘅指引,若食品過咗「Best Before」但包裝完好、無異味,可減少食物浪費
- 長期儲存:乾糧類嘅「保存期限」通常較長,但開封後要睇實際食品儲存條件(如是否防潮),而唔係單純跟包裝日期。

最後要提,2025年全球多國正推動食品標示簡化,例如食藥署計劃將「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改為直接標註「有效日期」,減少計算困擾。而科技亦開始改變遊戲規則,部分歐美品牌試驗智能標籤,透過顏色變化提示食品過期狀態,未來可能逐步取代傳統印刷日期。

有效期限 - 食藥署

關於食藥署的專業插圖

開封後點計有效期?

開封後點計有效期?

好多人都會睇到包裝上嘅有效日期(expiry date)或賞味期限,但開封後嘅食品有效期就未必清楚點計。其實,食品包裝上標示嘅保存期限通常係指未開封狀態下嘅時間,一旦開封,空氣、濕氣同細菌就會加速食物變質,所以有效期會大大縮短!

  1. 參考包裝標示:部分產品(如奶類、醬料)會明確標註「開封後請於X日內食用完畢」,呢個係最直接嘅指引。例如,鮮奶開封後即使未過expiration date,通常都要喺3-5日內飲完。
  2. 觀察食物狀態:即使未到標示嘅消費期限,如果食物出現異味、變色或發霉,就絕對唔好再食!食品安全最緊要係靠常識同感官判斷。
  3. 儲存方式影響大:開封後嘅食物如果妥善密封並放喺雪櫃,可以延長幾日壽命。例如,罐頭食品開封後要轉移到密實盒,避免金屬罐氧化污染食物。

  4. 調味料:豉油、茄汁等開封後建議3-6個月內用完(即使標籤寫「12個月」),因為接觸空氣後風味同品質會下降。

  5. 零食:薯片、餅乾開封後若無密封,1-2日就會受潮變腍,食品品質大打折扣。
  6. 冷藏食品:即食肉類或芝士開封後,即使標示製造日期較新,最好1週內食完,避免細菌滋生。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同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都提醒,開封後嘅食物有效期無統一標準,建議消費者:
- 細閱包裝上嘅食品效期標示,尤其係「開封後」字眼。
- 高風險食品(如海鮮、奶製品)開封後盡快食用,唔好擺到賞味期限最後一日。
- 參考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嘅建議:將開封日期寫喺包裝上,避免忘記。

  1. 分裝冷凍:大包裝食材開封後可按份量分裝,延長貨架壽命。例如,急凍肉類分小袋存放,避免反覆解凍。
  2. 善用密封工具:真空機或密實盒可減慢食物氧化,尤其適合穀物、咖啡豆等易受潮產品。
  3. 優先食用原則:將開封過嘅食物放喺雪櫃當眼位置,提醒自己快啲處理,減少因忘記而過期嘅情況。

記住,食品衛生安全唔可以單靠包裝日期判斷,開封後嘅儲存環境同處理方式先係關鍵!

有效期限 - 食物安全中心

關於食物安全中心的專業插圖

生鮮食品處理要訣

生鮮食品處理要訣

生鮮食品嘅有效日期食品安全息息相關,尤其係賞味期限保存期限嘅分別,好多香港人仲係搞唔清楚!根據食藥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嘅最新指引,食品效期標示分為「消費期限」(即過咗就唔建議食)同「賞味期限」(品質最佳但過咗未必壞)。例如,超市嘅牛奶包裝印住「EXP 2025/06/30」,即係expiry date,過期就唔好飲;而餅乾嘅「Best Before 2025/12/01」則係賞味期限,過咗可能冇咁脆但未必有毒。

點樣判斷生鮮食品係咪變壞?食品標籤固然重要,但生鮮嘢(如魚、肉、菜)通常冇明確製造日期,要靠感官檢查:
- 肉類:表面黏滑、有異味即變質,即使未到保存期限都唔好搏。
- 海鮮:魚眼混濁或魚鰓發黑,即係唔新鮮,食品衛生安全已受影響。
- 蔬果:發霉或軟爛就丟得,尤其士多啤梨同綠葉菜好易腐壞。

儲存方法決定貨架壽命!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建議,生鮮食品買返嚟要即刻處理:
1. 分裝冷藏:例如急凍肉分成小份,避免反覆解凍加速食品腐敗
2. 真空包裝:用抽真空機延長食品品質,但記得標明日期,避免混淆expiration date
3. 溫度控制:雪櫃維持4°C以下,凍櫃要-18°C,否則食物安全中心警告會滋生細菌。

常見錯誤:好多人將未開封嘅生鮮食品直接擺入雪櫃門格,但呢度溫度波動大,容易令食品過期風險增加。正確做法係將易壞嘅奶類、豆腐放喺雪櫃深處。另外,食品包裝上嘅「此日期前最佳」唔等於「此日期後有毒」,消費者商品論壇調查發現,超過60%人誤解而浪費食物。

最後,留意食品法規更新!2025年開始,部分國家要求標示「開封後食用期限」(例如醬料開封後要7日內用完),呢點連鎖超市已經跟進。記住:生鮮食品嘅食物標籤同儲存習慣,直接影響你同家人嘅健康,千祈唔好大意!

有效期限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關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專業插圖

加工食品保存秘訣

加工食品保存秘訣

喺香港呢個節奏急速嘅城市,加工食品成為唔少人嘅日常選擇,但點樣妥善保存同理解食品效期標示就至關重要。根據食藥署食物安全中心最新指引,加工食品嘅有效日期通常分為賞味期限(最佳食用期)同消費期限(安全食用期),兩者分別好大。例如,餅乾包裝上標示嘅expiry date可能係指風味最佳嘅期限,過咗呢個日期未必代表唔食得,但口感會差啲;而牛奶嘅保存期限就嚴格好多,過期就真係唔好飲。

要延長加工食品嘅貨架壽命,首先要識得睇清楚食品標籤製造日期有效日期通常印喺包裝角落,建議用mark筆寫大啲方便查看。另外,食品包裝設計亦影響保存效果,例如真空包裝嘅肉類比普通保鮮紙包嘅存放時間長好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研究指出,超過30%嘅食物浪費都係因為誤解標籤或保存不當,所以學識解讀食品標示真係可以慳唔少錢!

保存環境都好關鍵:
- 乾貨類(如即食麵、罐頭)要放喺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否則容易加速食品腐敗
- 冷藏食品(如芝士、火腿)必須保持4°C以下,開封後要盡快食用,因為食品衛生安全會隨接觸空氣時間增加而下降。
- 急凍食品(如餃子、海鮮)可以放-18°C雪櫃長達半年,但記得用密實袋分裝,避免反覆解凍影響食品品質

特別提醒:2025年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更新咗指引,建議消費者唔好單靠嗅覺判斷食品是否過期,因為部分食品過期後未必有明顯異味,但可能已滋生細菌。例如加工肉製品即使無變色變味,過咗expiration date都應該丟棄。另外,消費者商品論壇提倡嘅「先入先出」原則(即先買嘅食品先食用)亦能有效減少浪費同確保食品安全

最後,分享一個實用貼士:好多加工食品(如調味料、醬油)即使過咗賞味期限幾個月,只要保存得當(例如擰實瓶蓋、放雪櫃),品質依然無問題。不過,嬰幼兒食品或醫療用途食品就必須嚴格跟從標示日期,事關食物安全零容忍!記住,聰明解讀標籤同適當儲存,先至係對抗食物浪費同守護健康嘅不二法門。

有效期限 -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

關於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專業插圖

日期標示法律責任

日期標示法律責任

喺2025年,無論係香港定係全球各地,食品包裝上嘅日期標示都唔單止係一種「參考」,而係牽涉到嚴肅嘅法律責任。根據食藥署食物安全中心最新指引,生產商同零售商必須清晰標示有效日期(expiry date)、賞味期限(best before date)、保存期限(use by date)等關鍵信息,否則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刑事起訴。例如,香港《食物安全條例》明確規定,若食品因食品效期標示不清而導致消費者健康受損,最高可被判監禁6個月兼罰款5萬港元。

點解日期標示咁重要? 首先,食品安全直接關乎公眾健康。過期食品可能滋生細菌或產生毒素,尤其係奶製品、肉類等易腐食物。2025年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嘅報告就指出,全球每年有近30%嘅食物浪費係由於消費者誤解食品標籤(例如將「賞味期限」當成「消費期限」)而錯誤丟棄。其次,清晰嘅製造日期expiration date有助減少企業嘅法律風險。早前台灣就有一宗案例,某品牌因篡改食品包裝上嘅日期被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重罰,並勒令全面回收產品。

企業同商家要注意啲乜?
1. 標示格式必須符合法規:例如香港要求日期標示必須以「日/月/年」或「年/月/日」格式顯示,且字體大小需清晰可讀。
2. 區分「賞味期限」同「消費期限」:前者關乎食品風味(如餅乾、罐頭),後者關乎安全(如鮮奶、刺身)。錯誤標示可能誤導消費者,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3. 定期檢查倉存:零售商需建立系統監控臨期商品,避免出售過期食品。消費者商品論壇(CGF)建議使用數碼化庫存管理工具,自動預警即將到期嘅貨品。

消費者可以點自保? 買嘢時要養成睇食物標籤嘅習慣,尤其係易腐食品。如果發現超市出售明顯過期嘅商品(例如expiry date顯示已過期),應立即向食物安全中心舉報。另外,儲存食物時要留意食品儲存條件(如冷藏溫度),因為即使未過保存期限,不當存放亦可能加速食品腐敗

最後要提,法律責任唔止限於生產商。2025年歐盟已通過新規,要求電商平台下架未標示或標示不完整食品效期標示嘅商品,香港亦有類似趨勢。無論係實體店定網店,賣家都要確保產品資訊透明,否則好易「中招」。

有效期限 - 消費者商品論壇

關於消費者商品論壇的專業插圖

點樣延長食品壽命?

點樣延長食品壽命?

想減少食物浪費又確保食品安全,識得延長食品壽命係關鍵!首先,要分清有效日期(expiry date)同賞味期限(best before date)嘅分別——前者係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嘅安全界線,過期後可能滋生細菌;後者則係風味高峰期,過咗未必變壞,但口感或會下降。例如罐頭嘅保存期限通常較長,但開封後就要放入雪櫃並盡快食完。

食品包裝亦影響保鮮效果:
- 真空密封:適合肉類、芝士,隔絕氧氣減慢氧化
- 不透光容器:存放堅果、食用油,避免光照加速變質
- 原裝包裝:未開封嘅調味料(如豉油)最好保留原罐,因內層塗料能防腐

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研究,以下方法可延長貨架壽命
1. 低溫儲存:大部分食材(除咗香蕉、薯仔等)冷藏可減慢微生物繁殖,但要注意雪櫃溫度應保持4°C以下
2. 分裝處理:大包裝米、麵粉可分裝入密實盒,減少接觸空氣機會
3. 乾燥防潮:香菇、海味等放防潮箱,加埋食品級乾燥劑

食品效期標示解讀都好重要!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建議留意:
- 製造日期 vs 消費期限:後者常見於鮮奶、蛋類,過期後風險較高
- 日本進口食品常用「賞味期限」,未必等於過期,可通過嗅覺、質感判斷

實用例子:
- 麵包易發霉?切片後放冰格,食用前用多士爐翻熱
- 生果開始變軟?切件急凍用嚟打smoothie
- 乳酪臨近expiration date?加入麵粉做成烘焙食材

最後,記得定期檢查儲糧,按食品衛生安全原則「先入先出」使用舊貨。消費者商品論壇調查發現,妥善處理食品標籤資訊可減少7成食物浪費。如果對特定食品保存有疑問,可參考食藥署最新指引,例如2025年更新嘅「易腐食品儲存溫度建議表」。

有效期限 - 製造日期

關於製造日期的專業插圖

食品添加物影響

食品添加物對有效日期嘅影響

喺2025年嘅今日,食品添加物嘅使用已經成為影響有效日期(expiry date)同食品品質嘅關鍵因素。無論係賞味期限定係保存期限,添加物嘅種類同份量都會直接改變食物嘅貨架壽命。例如,防腐劑(如苯甲酸鈉)可以延長包裝食品嘅消費期限,但過量使用可能違反食藥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嘅標準,甚至危害食品安全。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嘅研究,部分合成添加物雖然能抑制微生物生長,但長期攝取可能對健康有潛在風險,消費者應仔細檢查食品標籤上嘅成分表。

常見添加物類型同效期關係

  1. 防腐劑:廣泛用於延長食品效期標示,例如加工肉類、罐頭等。但需注意,天然防腐劑(如維他命E)嘅效果通常短於化學防腐劑。
  2. 抗氧化劑:防止油脂酸敗,常見於零食同即食食品,間接延長expiration date
  3. 酸度調節劑:透過改變pH值抑制細菌,影響製造日期後嘅穩定性。

監管同標示爭議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同國際組織如消費者商品論壇一直推動透明化食品標示,但部分廠商仍可能模糊處理添加物與食物安全嘅關聯。例如,標注「無添加防腐劑」嘅產品,可能改用高糖或高鹽作為替代保存手段,實際仍影響食品儲存條件同有效日期。專家建議,消費者應優先選擇標示清晰、符合食品法規嘅品牌,並避免依賴單一食品包裝聲明。

實際應用建議

  • 解讀標籤:對比食品添加物保存期限嘅關係,例如防腐劑「己二烯酸」常見於醬料,其效期通常較長。
  • 儲存調整:含添加物嘅食品未必需要嚴格冷藏,但開封後仍需遵循食品衛生安全指引。
  • 減少浪費:添加物延長效期可降低食物浪費,但需平衡健康風險,尤其敏感族群(如兒童或孕婦)。

未來趨勢同替代方案

2025年後,業界正研發更安全嘅生物性防腐技術(如乳酸菌萃取物),以減少化學添加物對食品腐敗嘅干預。同時,食物標籤法規預計將進一步規範添加物嘅比例與標示方式,幫助消費者判斷食品過期風險。例如,歐盟已要求廠商標明「最佳食用前」(best before)與「使用期限」(use by)嘅差異,類似措施可能逐步擴展至亞洲市場。

有效期限 - expiry

關於expiry的專業插圖

超市選購日期攻略

超市選購日期攻略

去超市買嘢,最驚買到就快過期或者已經過期嘅食物,咁就真係「中伏」啦!2025年嘅今日,食品效期標示比以前更加清晰,但仲係有好多人唔識點睇。今次就同大家分享幾個實用貼士,教你點樣聰明揀貨,避免買到過期食品,同時減少食物浪費

香港同台灣嘅食品包裝上常見四種日期標示:
- 賞味期限(Best Before):食物品質最好嘅期限,過咗未必壞,但味道可能差啲(例如餅乾、罐頭)。
- 消費期限(Use By):過期就唔食得,通常用於易腐壞食品(例如奶類、肉類)。
- 保存期限(Shelf Life):喺特定條件下可以保存嘅時間,開封後可能縮短。
- 製造日期(Production Date):知道生產日期,可以自己計吓仲有幾耐到期。

記住,Expiry Date(到期日)同Use By一樣嚴謹,過咗就唔好搏!

  • 食藥署食物安全中心規定,日期標示要清晰易讀,通常印喺包裝正面或背面底部。
  • 日本進口食品常用「年月日」順序(2025.03.15),歐美多用「日月年」(15/03/2025),小心睇錯!
  • 易漏眼嘅例子:乳酪蓋內側、飲品瓶頸位、罐頭底部凹槽。

超市通常將快到期嘅貨放前面(「先進先出」原則),所以記得:
- 拎入面嘅貨:同一款牛奶,前排可能聽日到期,後排可能仲有一個禮拜。
- 檢查促銷品:特價貨好多時係「清倉」,睇清楚Expiration Date先好掃貨!
- 生鮮食品:魚肉蔬果嘅食品品質變化快,最好揀當日到貨或包裝日期最新嘅。

就算未過保存期限,如果儲存不當(例如冇雪凍、開封後曝露),食物都可能提早變質。例如:
- 朱古力放喺高溫處會出油變白(雖然未過賞味期限,但口感差晒)。
- 乾貨(如麵條、香料)受潮會發霉,記得睇包裝有冇寫「開封後X日內食用」。

  • 食品安全第一:過期食物可能滋生細菌(如沙門氏菌),引發食物中毒。
  • 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數據,全球1/3食物被浪費,部分就係因為消費者誤解標示。
  • 消費者商品論壇建議,買嘢前先計劃用量,避免因「囤貨」導致過期。

  • 冷藏食品:壽司、沙律嘅消費期限通常得1-2日,揀包裝日期最近嘅。

  • 急凍食品:雖然可長期保存,但若包裝損壞或反覆解凍,貨架壽命會大減。
  • 乾糧:罐頭理論上耐放,但如果罐身膨脹或生鏽,即使未過期都可能變質。

記住呢啲攻略,下次去超市就唔會再買到「臨期貨」啦!仲有,如果發現超市賣過期食品,記得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或當地食物安全中心舉報,保障自己同其他人嘅健康!

有效期限 - expiration

關於expiration的專業插圖

環保與食品安全平衡

環保與食品安全平衡

喺2025年嘅今日,食品包裝上嘅有效日期標示(如賞味期限保存期限消費期限)已經成為消費者同企業共同關注嘅焦點。一方面,食藥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嚴格規定食品效期標示,確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消費者商品論壇等機構亦呼籲減少因誤解expiry date而導致嘅食物浪費。點樣喺環保同食品安全之間取得平衡?以下從政策、技術同消費者行為三方面深入分析。

1. 食品標示嘅科學化革新
傳統上,製造日期expiration date嘅標示方式容易令消費者混淆,例如「賞味期限」指風味最佳期,而「消費期限」則關乎食用安全。2025年,多國已推動統一標示,例如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建議用「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同「此日期前食用」(Use By)區分,減少因標籤不清而丟棄仍可食用嘅食品。同時,食品法規亦要求廠商採用智能包裝技術,如時間-溫度指示標籤(TTI),動態反映食品實際品質,避免僵化嘅食品效期標示造成浪費。

2. 企業點樣實踐環保與安全雙贏?
領先企業正嘗試透過以下方式減少浪費:
- 延長貨架壽命:採用高阻隔性食品包裝材料(如可降解薄膜),減慢氧化同微生物滋生,延長食品保存期限
- 動態定價:超市利用AI系統,對接近Best Before嘅商品打折出售,鼓勵消費者購買,減少庫存報廢。
- 供應鏈優化:透過區塊鏈追蹤食品品質,確保臨期食品優先配送至食物銀行,而非直接丟棄。

3. 消費者可以做啲乜?
公眾對食品標籤嘅理解直接影響浪費程度。建議:
- 分清「過期」與「品質下降」:例如乳製品過expiry date可能滋生細菌,但穀物類過Best Before仍可安全食用(需檢查是否有異味或霉變)。
- 正確儲存:食品儲存溫度不當會加速腐敗,即使未過食品效期標示亦可能變質。例如冷藏朱古力會導致油脂分離,反而縮短風味保鮮期。
- 支持「醜食」運動:購買外觀不完美但安全嘅食材,減少因審美標準造成嘅浪費。

實例分享
日本有超市推出「30%折扣區」,專賣接近賞味期限嘅商品;英國則有App「Too Good To Go」讓用戶以優惠價預訂餐廳臨期食物。香港亦有社企回收臨期食品,加工成營養餐包捐贈基層,實踐環保同食品衛生安全嘅雙重目標。

總括而言,平衡環保與食品安全需多方協作:政府完善食品標示法規、企業創新包裝與供應鏈管理,消費者則需改變「過期即棄」嘅習慣。只有咁,先能喺保障健康嘅同時,減少全球每年13億噸嘅食物浪費問題。

常見問題

有效期限是到期日嗎?

有效期限並不完全等同於到期日,它是一個時間範圍,表示產品在該期限內保持最佳品質和安全。到期日則是指產品的最後使用日期,超過後可能不安全。

  • 有效期限通常標示為「此日期前最佳」或「賞味期限」
  • 到期日則標示為「此日期前食用」或「消費期限」
  •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標示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有效期限過了還可以吃嗎?

有效期限過了並不意味著食物立即變壞,但品質和安全性可能會下降。建議檢查食物的外觀、氣味和質地,如有異常應丟棄。

  • 乾貨和罐頭食品過期後可能仍可安全食用
  • 乳製品和肉類過期後風險較高
  • 遵循「當有疑問時,就丟棄」的原則

exp有效期限怎麼看?

EXP是expiration date的縮寫,表示產品的到期日。通常以「EXP日/月/年」或「EXP年/月/日」格式標示。

  • 檢查包裝上的EXP標示
  • 注意日期格式可能因國家而異
  • 不確定時可參考產品說明或聯繫廠商

食品效期標示有哪些類型?

2025年常見的食品效期標示包括賞味期限、消費期限和保存期限。賞味期限指最佳品質期限,消費期限指安全食用期限。

  • 賞味期限:品質最佳期限
  • 消費期限:安全食用期限
  • 保存期限:未開封狀態下的保存時間

過了最佳食用日期可以吃嗎?

最佳食用日期(賞味期限)過後,食物可能品質下降但仍可安全食用。建議先檢查食物狀態,如有異味或變質應丟棄。

  • 乾糧和罐頭通常可安全食用
  • 易腐食品如奶製品需謹慎
  • 遵循包裝上的儲存建議

食品包裝上一定要標示製造日期嗎?

根據2025年食藥署規定,大部分食品必須標示製造日期或有效期限。但某些特定產品可能有例外。

  • 預包裝食品通常需標示
  • 散裝食品可能不需要
  • 進口食品需符合當地法規

如何正確儲存食品以延長有效期限?

正確儲存可顯著延長食品的有效期限。不同食品需要不同的儲存條件,如冷藏、冷凍或避光乾燥。

  • 遵循包裝上的儲存指示
  • 保持適當溫度和濕度
  • 使用密封容器防止污染

有效期限和保存期限有什麼區別?

有效期限指產品保持最佳品質的時間,而保存期限指在適當條件下產品可安全保存的時間。

  • 有效期限關乎品質
  • 保存期限關乎安全
  • 兩者可能不同,需仔細區分

進口食品的有效期限如何判斷?

進口食品的有效期限標示可能與本地不同,需注意日期格式和標示方式。不確定時可參考產品說明或聯繫進口商。

  • 注意日期格式差異
  • 查看是否有中文標籤
  • 必要時諮詢專業人士

如何減少食品因過期而浪費?

合理規劃購買和儲存可有效減少食品浪費。建議定期檢查食品庫存,遵循「先進先出」原則。

  • 購買前檢查有效期限
  • 妥善儲存延長保鮮期
  • 適量購買避免囤積